言语适应论视角下的国家形象的塑造——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形象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影响。因此,国家形象的塑造对于各个国家来说都显得尤为重要。国家形象的塑造问题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然而,迄今为止,关于国家形象的研究成果主要都是集中在国家关系学和传播学领域。从语言学角度对其探讨研究的并不多见。但事实上,语言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语言使用与社会心理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将从社会心理语用角度中的言语适应分析国家形象的塑造。塑造国家形象的媒介很多,比如领导人的发言、国家宣传片。众所周知,中国国家总理每年都会做政府报告,对中国每年的基本国情进行简单的介绍。这能让世界更加清楚地了解中国。因此,在塑造国家形象的媒介中,政府工作报告具有代表性。  本文从社会心理语用角度中的言语适应来分析国家形象的塑造。在言语适应理论中有两种交际策略——言语趋同和言语趋异。说话人通过言语趋同和言语趋异等交际策略来构建自己新的身份或维持已有的身份,说话人身份的选择决定了其言语交际策略的选择。本文将分析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两种策略在国家形象塑造上的应用。主要探讨的问题如下:  1.中国国家形象的哪些方面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所体现?  2.言语适应理论是如何反映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  3.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反映的国家形象是什么样子的?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是序言;第二章是文献综述,总结了言语适应理论、国家形象和政府报告的研究情况;第三章是提出了理论基础,包括言语适应理论和国家形象;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运用言语适应理论中的两种策略对政府报告中的国家形象中的塑造进行了探讨;第五章是结语,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发现和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些许建议。
其他文献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约翰·霍克斯就以创新的反传统写作手法,被授予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锋派作家称号。霍克斯拒绝特定有序的叙述,建立虚构的文学世界,通过混乱的心理独白,
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推进新的教学模式、变革教学评价。大学英语教师是“改革的关键人物”,是改革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因素。教
作为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菲利普·罗斯曾在文学领域获得无数的奖项和赞誉。在他的写作生涯中,他曾创作出版三十多部作品,其中大多数都与美国犹太人的生存状态紧密相关。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呈现出了较强的信息化特征,多媒体技术越来越被广泛地运用到教学中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扩充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内容
期刊
英语名词复数在英语语法中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同样也是二语习得者难以习得的部分。由于名词复数在英语中无处不在,而且它的语音实现标记着它的语法成分,是语法单位的核心反映,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