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制度自信培育的研究

来源 :付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camead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臻完善、行稳致远,需要大学生有充分的制度自信和坚定的政治定力。近两年来,新冠疫情肆虐与反复加剧了世界格局的变化,而中国人民在抗疫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凸显出伟大的抗疫精神。抗疫精神蕴含丰富的内涵,闪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光辉和抗疫斗争实践的智慧,具有涵养和培育大学生制度自信的重要价值。选取抗疫精神作为大学生制度自信培育的切入点,细致分析二者的逻辑关联,进而探寻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制度自信培育的实现路径,是夯实大学生的政治定力,培养社会主义制度坚定接班人的综合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升大学生制度自信培育效果的有益探索。本文在分析理论、研究文献、总结抗疫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对“为什么要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制度自信培育”、“能不能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制度自信培育”以及“怎么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制度自信培育”的思考,依循综述介绍——概念解释——关联分析——作用阐述——融入施行——路径探析展开研究。本文在总结研究丰富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阐释了抗疫精神与大学生制度自信培育的相关理论,明晰了抗疫精神与大学生制度自信培育的基本内涵、生成逻辑以及理论基础等基本问题。同时,从学理层面探究了抗疫精神与大学生制度自信培育在历史底蕴、价值取向和实践成就等方面的契合,并深入挖掘抗疫英雄、抗疫故事、抗疫展览和抗疫成果等培育资源。接着,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递正确价值导向、打造时代新人等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出发,分析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制度自信培育的社会意义;从知情意行的心理过程出发,论述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制度自信培育的独特心理作用;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科学精神及“四个自信”的角度,阐述了抗疫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最后,在前文的一系列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探索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制度自信培育的原则、内容与方法,提出了应利用多主体、多渠道、多元化的途径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制度自信的培育中,构建了系统、立体的融入路径。
其他文献
脑肿瘤虽然并不常见,却是最致命的癌症之一。人脑磁共振成像是一种能清晰捕捉到脑组织细节的非侵入性成像方法,对于脑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由于脑肿瘤可能以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出现在人脑内的任何位置,以及异常组织和正常组织之间的边界不明显,脑肿瘤的自动分类分割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脑肿瘤磁共振图像的自动分类是诊断脑肿瘤的重要方法,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显著提高了模型的分类能力,但也导致模型参数数量的急剧增
学位
舟行题材的创作源远流长,滥觞于诗骚时代,发展丰富于两汉六朝,唐代舟行诗歌的主题内容与艺术手法等方面已非常丰富成熟,同时期舟行题材与新兴词体结合,开启了舟行词的书写进程。在宋代水路交通、官制科举、政治生活、文化风尚、宋室南渡等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舟行词的创作开始走向繁荣,《全宋词》中主要描摹叙写词人实际乘舟出行或出游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词作共547首。宋代舟行词的主要内容可分为舟行景观的呈现
学位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在法医毒理学及毒物分析鉴定中,利用毛发来检测重金属、毒品及药物滥用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广泛。与血液、尿液等传统基质相比,毛发和指(趾)甲等角化基质检测滥用药物具有检测窗口宽、获取检材方便、无创、便于储存和运输、检测时间窗长等独特优势。精神障碍患者大多长期服用利培酮、奥氮平和氯氮平等抗精神病药物,其体内代谢与分布特征与部分滥用药物类似。通过对2010年以来发表的利用角化基质检测抗精
学位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快,农村中的丧偶独居老人比例逐步上升,作为老年人口中的特殊弱势群体,农村丧偶独居老人的精神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本研究基于需求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农村丧偶独居老人的精神养老现状进行相关研究。研究发现,农村丧偶独居老人的精神需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独立与安全需求、情感与交往需求、尊重与安心需求,但是这些精神需求并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还存在着老人精神
学位
从《喜福会》到《奇幻山谷》,从美国的“喜福会”、唐人街、旧金山,到东方的上海、桂林、云南、无名之地,不同的地理文化空间具有不同的空间意义和文化内涵,谭恩美将家族记忆和文化想象融入空间书写之中,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不同空间之中华裔群体的身份困境和建构策略。因此,不同的空间书写折射着谭恩美不同的身份认知和文化情感。本论文从谭恩美对空间的书写出发,运用空间理论和文化身份理论来阐述谭恩美长篇小说中身份与空间之
学位
《庄子》中的“仁”以孝亲、敬贤、爱民为内涵,“义”以定尊卑、长幼之序为内涵,二者作为人性内容、行为规范、治理手段与价值标准,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庄子》认为,仁义的伦理属性是人为赋予的,其中存在偏私,应当以“至仁”“至义”超越其偏私的成分,但“至仁”“至义”仍不足以作为终极价值标准,还须以道德“退仁义”。首先,“退仁义”是以仁义为相对价值,不能作为规范世间的终极标准,唯有作为万物本根的道,与
学位
《晉書》由唐代房玄齡等人編纂而成,史料豐富,面貌複雜。何超爲之隨文作注,因成《晉書音義》。其注音釋義主要針對《晉書》中的疑難生僻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唐時代的語音面貌,也是學者探求中古時期字詞音義關係的重要材料。論文明確將何超音注材料作爲音義匹配研究的主要對象。何超所注音切凡6700條(包括重複),其中反切4418條,直音2254條,協韻12條,如字6條,某某之某3條。在音義匹配的原則下,回歸《
学位
稳定性是罗尔斯证成公平正义理论的关键性论证之一,在其学术生涯的两部重要著作《正义论》与《政治自由主义》中都以相当的篇幅讨论了正义观念的稳定性问题。稳定性问题引发了罗尔斯的“政治性转向”,因而基于《政治自由主义》的稳定性问题研究成果丰富;而诸论者对《正义论》中的稳定性研究却付之阙如。然而,稳定性问题即使在《正义论》中也占据了相当重要甚至核心的位置。《正义论》的写作目的正是为英美政治哲学中占据主流地位
学位
慎子借助道与法的关联,从道家思想里提炼出法之精神,慎子哲学的关键之处在于以道论建构惟法是依的社会秩序。慎子将道理解为自然理则和规律,道具有客观的、超越的绝对价值,因而慎子主张道是社会规范的合理性来源,并将大道之特征赋予法。法得以建立是基于道与法的会通,且法与人之自为的本性相合,慎子据此建构起以法为核心,势、术兼用的政治哲学体系。法的精神即是道的精神,这种精神因循了大道的无偏无私,公平是道法思想的底
学位
词汇语义网络研究认为词或概念在心理词库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语义上相互关联形成网络。传统心理实验只能着眼于少量词汇之间的语义关系,不能揭示词汇语义网络结构的更多复杂层面。网络分析能够探究真实和人工网络中节点之间如何相互关联建立连线,将这一方运用于词汇语义研究,能够揭示单词的连接和交互模式。本研究运用网络方法探究二语词汇语义网络如何随二语水平的增长而变化。为此,我们对中国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组英语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