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才跨国流动自国家产生以来就已出现,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才跨国流动的规模、范围、水平差异很大。近20年来不断加速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全球人才的跨国流动起到了加剧的作用,扩大了人才跨国流动的规模,并使更多的国家卷入其间,人才聚集呈现出“马太效应”,发展中国家人才流失不可避免。人才的大规模流动对人才的输出国和输入国造成不同性质的影响,造成社会财富在不同国家的非均衡分布。深入探讨近年来人才跨国流动加剧的成因,对于客观看待这一历史现象,并在国家层面上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在以往文献对人才跨国流动所做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从根本上而言,人才跨国流动是人才个体追求自我实现、自身待遇报酬、发挥作用的机制、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等目标工作状态效用最大化的结果,这构成了人才跨国流动的主观动机。但人才能否实现跨国流动,还受作出理性决策所需信息完备程度、所在国开放程度以及人才资本边际生产力高低的影响。从这四个影响因素出发,建立了分析人才跨国流动成因的理论模型。并沿着这一框架,详细考察了经济全球化对人才跨国流动的影响机制。 文章应用经济全球化有关理论,深入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人才跨国流动影响因素的作用。认为,经济全球化导致全球经济体制的趋同化,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的扩张,为人才的跨国流动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激励。信息透明程度的提高,各国市场经济体制和开放政策的实行,使人才个体个人流动的自主性以及选择余地大大增强,人才可以作为生产要素在价值规律作用下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人才资本的全球化,主要表现在知识结构、培养方式、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成就评价等的国际化特征,使人才在跨国流动前形成了可被它国接纳的知识与技能储备;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促进了人才的全球配置;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全球贫富两极分化,推动了人才跨国流动的“马太效应”;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使人才跨国流动出现多层次。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才跨国流动更加容易,存在人才跨国流动加剧的可能性。 在普遍性地论证了经济全球化对人才跨国流动的影响后,运用中国近年来人才跨国流动的实际,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留学情况,对上述理论分析框架和结论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了理论框架的可行性利有效性。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是中国经济不断融入全球化体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无论是人才跨国流动的数量,还是流向目的地国家的数量都显著增长,人才资本出现全球化趋势,在华的跨国公司对我国人才跨国流动的影响在增加,同样,我国也存在人才聚集的“马太效应”。 根据上面的分析,特别是对中国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人才跨国流动呈现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才跨国流动的特点,是人才跨国流动的净输出国。文章指出,我国人才的跨国流动,特别是人才外流,降低了我国人才的相对数量,加剧了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影响了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直接削弱了我国人才的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成为我国国际竞争力上升的主要制约因素,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文章提出,要清醒把握发达国家为争夺人才而引致人才跨国流动的主要措施,科学研究制定我国的人才对策。要在为人才的成长和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环境,尽量减少人才流失的同时,积极采取吸引人才的灵活措施,引致人才回归和用好国外人才资源,以保证我国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