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土花粉组合特征及其与植被的关系研究是利用化石孢粉恢复古环境、古植被的重要依据。本研究通过对川西北地区35个表土样品分析,研究了表土花粉组合与现代植被的关系。结果显示:(1)不同植被类型下表土花粉组合差别明显。草原群落中,草本花粉含量高于77%;乔木花粉较少,平均含量为7.94%;灌木花粉含量低于2%。灌丛群落中,灌木花粉含量约为11.49%;草本花粉百分含量介于45-70%之间;乔木约为31.68%。草甸群落中,草本花粉含量高于78%;乔木花粉则低于20%;灌木花粉含量约1.65%。乔木群落中,乔木花粉含量约为39.76%;草本花粉含量为56.90%,灌木花粉百分含量多低于5%。沼泽湿地表层沉积物中,草本花粉含量高于80%,以莎草科为主;乔木花粉含量多低于15%;灌木花粉含量低于2%。(2)研究区表土花粉代表性因种属的不同而各有差异,其中松属、蒿属、云杉属具超代表性;栎属、禾本科、莎草科具低代表性;云杉属、莎草科花粉对植被的指示意义比较显著。(3)通过不同植物群落下表土花粉组合中的综合指标对比发现,非森林群落表土花粉组合中草本花粉含量(NAP)突出,含量一般高于70%,乔木花粉(AP)含量多低于20%,AP/NAP值<1。森林区,森林群落表土花粉组合一般具有较高的花粉浓度。本研究区A/C(Artemisia/Chenopodiaceae)值较高,说明研究区整体环境相对较湿润。(4)表土花粉与海拔关系的研究发现,莎草科花粉含量50%及以上的样品出现的海拔范围(3400-3810m)与以莎草科为建群种的植物群落分布的高度(3000-4000m)基本一致,具有明显的莎草科植物群落分布海拔指示意义。对比采样区表土花粉中蒿属花粉含量与该区域相应植物群落分布的海拔高度发现,蒿属花粉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呈减少趋势。(5)花粉绝对浓度和百分含量均能够反映群落类型及植被组成,研究区主要花粉类型的花粉浓度值与百分比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尤其,当花粉绝对浓度值较大,即花粉数量丰富时,花粉浓度曲线与百分比曲线的契合度较高。(6)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可根据分析的结果将样品分为三组。根据各个组的生长环境,可以认为主成分分析的第一排序轴指示样品与湿度之间的关系;从采样点的海拔分布来看,认为第二排序轴指示样品与海拔之间的关系。(7)本次研究区样品采自多个植被类型,表土花粉总体特征是以草本花粉占主要成分,35个样品中有4个样点的草本花粉含量低于500%,在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的乔木花粉百分含量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