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光学相控阵雷达在波束捷变、多波束扫描、低相干性以及高精度等方面,相对传统雷达具有很大的优势,应用日益广泛。液晶光学相控阵雷达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驱动电压低等优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学相控阵雷达在波束捷变、多波束扫描、低相干性以及高精度等方面,相对传统雷达具有很大的优势,应用日益广泛。液晶光学相控阵雷达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驱动电压低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而保证液晶光学相控阵精确、高效的控制波束偏转的核心部件——波束控制器是液晶光学相控阵雷达实现的关键。本文主要针对液晶光学相控阵雷达波束控制器的硬件设计与实现问题,开展了如下工作: 1、基于闪耀光栅光学衍射模型,通过对液晶移相器的基本原理与微波相控阵雷达的波束控制理论的介绍,分析比较液晶移相器与微波相控阵波束控制原理的差异,研究了液晶光学相控阵的波束偏转原理,并分析各种因素对偏转性能的影响。 2、通过对通过对波束偏转误差影响因素(电压量化、液晶边缘效应、液晶移相器电极制造误差)的分析,给出了波控扫描组件的关键性能指标;完成液晶移相器驱动芯片的选型和可提供256种可选电压的多级脉宽调制电压生成方案设计,该方案有效地减少波控数据量;利用巴特沃斯滤波器函数对液晶特性曲线进行拟合,并给出扫描组件波控数据生成方法;进而完成了液晶光学相控阵波控扫描组件总体方案的设计。 3、完成了对液晶驱动芯片和主控FPGA芯片等核心器件的选型、主控FPGA芯片Verilog控制程序设计、数据传输界面的设计与实现、硬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电路单级调试,通过测试液晶驱动芯片输出电压波形与存储空间中波控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对设计的液晶光学相控阵波控器硬件电路方案进行实现和验证。 4、完成液晶波控器与液晶移相器之间的联合调试,并总结调试经验;设计激光小角度精确偏转实验,通过比对激光小角度偏转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验证了平台的正确性;设计液晶特性曲线测试实验,利用现有平台对液晶移相器的特性曲线进行测试,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最终得到液晶移相器的特性曲线。
其他文献
随着云计算和大规模分布式科学计算等新兴网络应用的发展,光数据中心网络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数据中心网络有很高的峰值吞吐量和极大的突发性,而且数据中心网络的请求很多都
无线协作通信网络利用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通信节点,形成一个“虚”多输入多输出(MIMO: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系统,能够更好地挖掘天线间的空间分集,进而实现高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迅猛的发展,用户对通信技术的需求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得越来越高。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可以提供非常高的信道容量,以及低误码率。MIMO技术可以通过改善
近年来,交通事故频发,疲劳驾驶作为交通事故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但是人们往往对醉酒驾驶的关注程度较高,而常常忽略了疲劳驾驶带来的严重后
高频和微波功率是国际计量局(BIPM)定义的无线电七个关键参数中最基本的参量,建立我国微波功率计量基准是确保功率单位统一、量值准确、测量有效并通过国际比对实现测量能力国际互认的根本。因此,微波功率国家基准测量技术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实用价值。本论文研究的内容为WR-15(50GHz-75GHz)微波功率国家基准测量技术,其核心目的是对该频段的功率量值进行复现,解决功率量值的溯源问题。
辐射源指纹识别技术是信号处理学科中一门新兴的研究方向。因此,本文通过对通信信号辐射源的个体细微特征进行分析与提取,并利用这些特征进行分类识别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的
微波三维成像技术较传统的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技术可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它能够准确地从背景噪声中分离出目标的空间位置及散射信息,有利于人们更加细致和精确地认识目标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强烈需求使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收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众多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虹膜识别技术被广泛认为是最可靠、最精确的生
作为被ITU所接受的第四代通信标准之一,LTE采用了OFDM和高阶QAM调制等技术。与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相比,LTE可以提供更高的传输带宽和更高的频谱效率。但是,采用OFDM和高阶Q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