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双向中继网络中基于CDD的分布工差分传输方案的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perpre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协作通信网络利用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通信节点,形成一个“虚”多输入多输出(MIMO: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系统,能够更好地挖掘天线间的空间分集,进而实现高可靠的信息传输,克服了传统MIMO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到的移动终端体积和功耗约束,引起了国内外科研工作者近年来的广泛关注。其中,基于差分传输思想的无线协作通信方法能够避免通信节点繁杂的信道估计开销,节省带宽资源,值得深入探讨。本文针对现有多数差分协作中继传输方法普遍存在的编码转发方式复杂、通用性差、检测复杂度高等突出问题,展开有关研究工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在研究现有协作中继关键技术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线性星座图预编码(LCP: Linear Constellation Precoding)技术能够获得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空间分集、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的内在机理和实现方式,但该技术对应的接收端检测复杂度往往随着中继节点数量的增多而以指数规律增加,难以满足实时通信要求。  (2)为降低协作通信系统的设计过程和接收端检测复杂度,探索了循环延迟分集(CDD: Cyclic Delay Diversity)技术与分布式协作通信系统的结合点,确定了在多个中继节点的数据转发过程中使用CDD技术的具体实现方式。  (3)在研究现有差分协作中继传输方法的基础上,结合CDD和LCP两种技术的优势,设计了一种在三个时隙内完成一次差分空时频编码传输的双向通信方案。在该方案中,两个通信源节点在前两个时隙分别向所有中继节点广播设计好的差分编码数据,其中的消息矩阵采用归一化或恒模调制符号设计,在第三时隙,每个中继节点对来自不同时隙的接收信号进行乘法运算后以循环延迟方式转发到两个源节点,源节点根据对应的编码及转发准则检测出原始数据信息。  本论文设计的差分传输方案由于消息矩阵的编码过程中采用了LCP技术,因而可以获得较高的空间分集增益、提高系统传输的可靠性;由于在中继节点处采用了循环延迟转发方式,能够简化差分传输的设计过程、降低了接收端的检测复杂度,对未来分布式无线网络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治安状况和公共安全问题却不断凸显出来。在安防领域,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日渐广泛,监控设备越建越多,系统规模越来越大,如今的视频监控系统就像一张巨
随着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波达方向(DOA)估计方法在民用和军用的各个领域都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DOA估计方法发展至今,在理论上日趋完善,然而,将这些理论方法应用于实
近几年,无线传感网络的产品日益增多,并且在全世界的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设计以基于ZigBee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来监测环境中温湿度信息为实例
压缩采样理论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信号处理方法,因此,它是目前人们的-个研究热点,其相关理论方法发展的很快,应用领域也很广,图像的压缩采集与重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信息的表现形式也由基本的文字、广播,发展到数字视频,海量社交媒体等。在这些信息形式中,数字视频因其为用户提供生动直观的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成为一大社会问题,现有的医疗资源短缺加剧了这一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无线体域网(Wireless Body Area Network, WBAN)作为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业务类型也由传统的单一化的语音业务向为多元化数据业务转变,如移动视频、在线游戏、网页浏览、即时通信、移动社交网路、文件
传输信息是通信系统的目的所在,而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是其主要的指标。在实际通信信道上传输信号时,由于信道传输特性并不是理想的且有非常严重的噪声影响,在接收信号
基于网络的节点移动性管理技术——代理移动IPv6协议(PMIPv6)是移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关键技术。子网移动作为代理移动IPv6下的一种关键场景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
随着云计算和大规模分布式科学计算等新兴网络应用的发展,光数据中心网络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数据中心网络有很高的峰值吞吐量和极大的突发性,而且数据中心网络的请求很多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