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夏季对流云合并雷达回波特征统计及分析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xd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2003-2006年夏季合肥多普勒雷达产品进行安徽省对流云合并过程的普查、统计、分析,得到对流云合并的特征规律。结果显示,安徽夏季对流云合并频发,具有典型的时空分布规律,并与夏季强对流过程的时空变化有着很好的对应。合并通常发生在六月底七月初,并在八月初出现一个峰值,在日变化中,14:00—15:00出现峰值;合并分布与中尺度地形有着很好的一致性,在区域内有三个高发区,分别为大别山区,皖南山区,及属于江淮丘陵的定远县一带;在划分的合并类型中,小单体间合并概率最大,占到了75%;合并能够显著影响云体发展,77%以上的云团合并后面积和强度都得到发展,并且生命史得到了延长;云团新生时强度差在10dBZ以下发生合并的概率高达82%。最后通过两个典型的强降水、冰雹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合并后云体内特征变化明显。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1959-2008年中国气象台站的积雪资料、黄河流域夏季降水资料、NECP/NCAR逐月的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海表温度资料,使用了EOF分析、MTM-SVD分析等方法,首先分析了我国积雪的分布变化特征、黄河流域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然后揭示了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影响黄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典型循环关系,并通过大气环流初步探讨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中国积雪日数和最大积雪深度分布不均匀,受下垫
本文利用保康降水资料、MICAPS常规资料、TWRO1天气雷达资料及十堰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对湖北省保康县的夏季对流云宏观特征和雹云指标进行了探讨研究,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总结保康降雹的时空分布和降雹的天气形势特征;分析得出保康降水对流云的回波顶高、回波强度等参数特征,及对流云回波平均顶高与强度随时间变化,降水对流云回波顶高与0℃层高度的相互关系,同时从初期回波出现的高度和45dBz的回波顶高两方面得
本文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1961-2008年逐日最高气温站点资料和NCEP逐日风场、高度场和温度场的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盛夏高温和持续性高温的气候特征,研究了低频振荡与持续性高温事件之间的关系,并对2009年高温和持续性高温事件进行了预报。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1)1961-200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日最高温度有显著的下降趋势,主要振荡周期为5-6年;利用EOF和旋转EOF的方法分析了
利用NCAR/NCEP风场、位势高度场、比湿场资料,NOAA的逐月SST资料,国家气候中心160个台站的降水资料等,通过质量流函数叠加方案、相关分析、水汽输送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亚洲局地经圈环流的结构和变化特征,以及分别对长江流域降水和水汽输送异常特征的同期和滞后影响,并分析了局地经圈环流的联系及影响的可能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和MMC类似,亚洲的局地经圈环流也有明显的年变化,但是环流形态有独特
选择和发展高端武器装备是各国的战略问题,高端武器装备所形成的实际作战能力与武器的生产、部署和使用密切相关,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新型复杂武器装备研发需在短周期内灵活地参与各项性能指标论证。以需求和知识为驱动的先进工程技术是在当今全球对抗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概念。通过构建以需求驱动的指标论证模型和装备知识库能够高效的进行知识的检索、重用和集成,实现复杂武器装备性能指标论证。针对在复杂武器装备研发过
云是影响气候变化和辐射收支平衡的重要因子,而光学特性则是决定其辐射特性的重要因素。目前,针对中国、尤其是气溶胶污染较高的长三角地区云光学特性的研究相对匮乏,同时卫星观测资料有待利用地基数据进行验证,因此,利用地基遥感数据研究该地区云的光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太湖移动观测站一年地基遥感资料(包含多滤波遮光辐射计(MFRSR)、微脉冲激光雷达(MPL)、全天空成像仪(TSI)、微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高新技术日新月异,易受雷击范围更广,雷电灾害风险日趋上升,一旦发生雷灾,就会给人类、社会和环境造成重大损失,尤其是一些高科技产品非常敏感,很容易遭雷击损坏。众多的雷灾案例,使人们的雷击风险意识也随之上升,逐步开展了雷电灾害风险研究,以更好地防御雷击。预先做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可有效减少损失。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制定了相关雷击风险评估标准,但主要是针对单个具体建筑物,对大型港区
雷电活动所产生的电磁场,尤其是其中的辐射场,可沿地表传播数百公里。土壤电导率、地表起伏等因素会使得雷电电磁场在广域传播过程产生色散、反射,对闪电定位系统测量的波形造成影响,从而影响闪电定位系统反演出的雷电流峰值和上升沿时间等雷电参数。本文主要研究复杂地表情况对雷电回击产生电磁场的影响,基于MTLL回击模型,建立了雷电回击通道附近的二维柱坐标系时域有限差分模型,分析了不同土壤分层结构情况下的回击电磁
在利用雷达估测远距离地面降水时,雷达波束采样随距离的抬升和展宽、以及降水强度在垂直方向自然分布的不均匀性,正是雷达测雨产生误差的重要因素之一。雷达反射率因子的垂直变率减少了雷达资料对降水量估计的可靠性,在复杂地形中情况更是如此。如果已知雷达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VPR),这一主要的误差源可以、至少可以部分的被订正。本文重点研究雷达回波垂直廓线VPR的两个重要方面:一是VPR的生成方法,二是评估VPR
天气雷达探测层状云降水时,在云体回波的垂直结构中常出现一条水平延伸的强回波带,带所在的高度约在大气温度为0℃高度附近。上世纪40年代末,Byers首先观测到这种现象,称其为亮带(bright line)。风廓线雷达数据连续性好、分辨率高,它比天气雷达可以获取分辨率更高的细致降水云体结构和云体返回信号的全谱信息。利用风廓线雷达数据可以对零度层亮带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开展有关层状云降水方面的研究。基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