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廓线雷达探测零度层亮带的试验研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h_h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气雷达探测层状云降水时,在云体回波的垂直结构中常出现一条水平延伸的强回波带,带所在的高度约在大气温度为0℃高度附近。上世纪40年代末,Byers首先观测到这种现象,称其为亮带(bright line)。风廓线雷达数据连续性好、分辨率高,它比天气雷达可以获取分辨率更高的细致降水云体结构和云体返回信号的全谱信息。利用风廓线雷达数据可以对零度层亮带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开展有关层状云降水方面的研究。基于亮带的特征,本文对自动识别零度层亮带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亮带附近融化层回波强度与速度的大小及其梯度的变化趋势,自动识别零度层亮带,并对亮带附近的各种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地面降水和天气雷达对识别算法结果进行验证,并对不合理阈值进行订正。将算法运用到大量连续观测的数据之后,结果表明识别算法的成功率较高,可进行有效的零度层亮带识别。通过识别结果可对不同类型亮带特征进行总结,根据亮带特征可对降水云进行分类,并且可进行降水云的进一步研究。根据自动识别算法,本文对北京延庆地区2010年4月至9月对流层风廓线雷达数据进行亮带识别。统计结果得出在共22次降水过程中,18次存在零度层亮带。在5891个时次观测数据中,降水持续次数为1717次,共识别出289次亮带现象。对识别出的亮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可得延庆地区存在层状云型亮带和混合型亮带,混合型亮带出现的频率较高。不同类型亮带谱参数和回波谱密度分布形式存在差异,对差异进行归纳总结,有利于对层状云降水和混合型降水的深入细致研究。此外,本文应用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得到零度层亮带附近区域中返回信号的谱参数(功率、平均多普勒速度、速度谱宽)和回波功率谱密度分布随高度的变化和演变的特征。利用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可以获取降水云体的细致结构,对降水云体的微物理过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中可以看出零度层亮带区附近质点的冰水转化过程,云体中大部分冰晶、雪花从-1.3℃附近开始表面融化,0.8℃附近冰晶、雪花的整体冰框架开始破碎分离成尺度较小的液态降水质点,3.5℃附近冰晶、雪花全部融化为液态降水质点。同时,在0.8℃高度附近约300m厚度的层次中观测到回波强度谱区范围突然展宽现象,反映出降水质点的冰水转化引起的局部环境强烈降温可能导致出现少量的细部对流。
其他文献
利用NCAR CCSM3.0 IPCC AR4陆面模式(CLM3.0)20世纪气候模拟(20C3M)和21世纪中等排放SRESA1B情景下的气候模拟结果,从空间分布、时间变化以及区域差别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了全球变暖背景下21世纪北半球大气、陆面的水分、热量和积雪等过程的变化特征。主要结论如下:21世纪北半球气温将继续呈上升趋势。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21世纪北半球大气降水、空气湿度和地面净辐射
本文利用1959-2008年中国气象台站的积雪资料、黄河流域夏季降水资料、NECP/NCAR逐月的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海表温度资料,使用了EOF分析、MTM-SVD分析等方法,首先分析了我国积雪的分布变化特征、黄河流域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然后揭示了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影响黄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典型循环关系,并通过大气环流初步探讨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中国积雪日数和最大积雪深度分布不均匀,受下垫
本文利用保康降水资料、MICAPS常规资料、TWRO1天气雷达资料及十堰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对湖北省保康县的夏季对流云宏观特征和雹云指标进行了探讨研究,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总结保康降雹的时空分布和降雹的天气形势特征;分析得出保康降水对流云的回波顶高、回波强度等参数特征,及对流云回波平均顶高与强度随时间变化,降水对流云回波顶高与0℃层高度的相互关系,同时从初期回波出现的高度和45dBz的回波顶高两方面得
本文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1961-2008年逐日最高气温站点资料和NCEP逐日风场、高度场和温度场的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盛夏高温和持续性高温的气候特征,研究了低频振荡与持续性高温事件之间的关系,并对2009年高温和持续性高温事件进行了预报。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1)1961-200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日最高温度有显著的下降趋势,主要振荡周期为5-6年;利用EOF和旋转EOF的方法分析了
利用NCAR/NCEP风场、位势高度场、比湿场资料,NOAA的逐月SST资料,国家气候中心160个台站的降水资料等,通过质量流函数叠加方案、相关分析、水汽输送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亚洲局地经圈环流的结构和变化特征,以及分别对长江流域降水和水汽输送异常特征的同期和滞后影响,并分析了局地经圈环流的联系及影响的可能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和MMC类似,亚洲的局地经圈环流也有明显的年变化,但是环流形态有独特
选择和发展高端武器装备是各国的战略问题,高端武器装备所形成的实际作战能力与武器的生产、部署和使用密切相关,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新型复杂武器装备研发需在短周期内灵活地参与各项性能指标论证。以需求和知识为驱动的先进工程技术是在当今全球对抗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概念。通过构建以需求驱动的指标论证模型和装备知识库能够高效的进行知识的检索、重用和集成,实现复杂武器装备性能指标论证。针对在复杂武器装备研发过
云是影响气候变化和辐射收支平衡的重要因子,而光学特性则是决定其辐射特性的重要因素。目前,针对中国、尤其是气溶胶污染较高的长三角地区云光学特性的研究相对匮乏,同时卫星观测资料有待利用地基数据进行验证,因此,利用地基遥感数据研究该地区云的光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太湖移动观测站一年地基遥感资料(包含多滤波遮光辐射计(MFRSR)、微脉冲激光雷达(MPL)、全天空成像仪(TSI)、微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高新技术日新月异,易受雷击范围更广,雷电灾害风险日趋上升,一旦发生雷灾,就会给人类、社会和环境造成重大损失,尤其是一些高科技产品非常敏感,很容易遭雷击损坏。众多的雷灾案例,使人们的雷击风险意识也随之上升,逐步开展了雷电灾害风险研究,以更好地防御雷击。预先做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可有效减少损失。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制定了相关雷击风险评估标准,但主要是针对单个具体建筑物,对大型港区
雷电活动所产生的电磁场,尤其是其中的辐射场,可沿地表传播数百公里。土壤电导率、地表起伏等因素会使得雷电电磁场在广域传播过程产生色散、反射,对闪电定位系统测量的波形造成影响,从而影响闪电定位系统反演出的雷电流峰值和上升沿时间等雷电参数。本文主要研究复杂地表情况对雷电回击产生电磁场的影响,基于MTLL回击模型,建立了雷电回击通道附近的二维柱坐标系时域有限差分模型,分析了不同土壤分层结构情况下的回击电磁
在利用雷达估测远距离地面降水时,雷达波束采样随距离的抬升和展宽、以及降水强度在垂直方向自然分布的不均匀性,正是雷达测雨产生误差的重要因素之一。雷达反射率因子的垂直变率减少了雷达资料对降水量估计的可靠性,在复杂地形中情况更是如此。如果已知雷达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VPR),这一主要的误差源可以、至少可以部分的被订正。本文重点研究雷达回波垂直廓线VPR的两个重要方面:一是VPR的生成方法,二是评估V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