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常压力是全球含油气盆地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重要的地质现象,其产生机理、分布特征与油气在生成、运聚成藏等方面有着极为密切的相关性。我国鄂尔多斯盆地中也存在有异常高压现象,在其地质演化史上包含有两个异常压力高峰,第一个峰出现在中生界的延长组;第二个峰出现于比延长组的峰更为发育的上古生界。本次研究的目的层为延长组长7储层,勘探潜力极其巨大,是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油藏。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属陕北斜坡带东南部,区内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油层组是最主要的烃源岩段。其中长73小层烃源岩最为发育,生烃膨胀作用显著,产生强大的过剩压力,成为石油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本次研究通过对研究区内50余口单井编制泥岩压实曲线来研究其泥岩压实规律,并且运用平衡深度法计算泥岩异常压力,从而详细刻画异常压力发育形态、系统分析异常压力分布特征,并结合研究区内延长组下组合油藏分布规律,讨论研究区内异常压力与石油运聚的关系,最终从异常压力角度阐明油气聚集的规律。本次研究取得的结论与认识如下:1)研究区延长组长7段单井过剩压力的形态属于上下叠置型,长7段在上部静水压力下发展有两个或以上高压系统而且高压系统之间存在明显的过渡带;2)研究区延长组长7段异常压力在剖面上与石油运移、聚集关系明显,石油以垂向运移为主,纵向过剩压力梯度小有利于其成藏,局部异常超压体的发育影响了其产油性;3)研究区延长组长7段平面上过剩压力相对低值区是油藏分布的有利区;在烃源岩分布地区,其过剩压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排烃程度,过剩压力大代表生成的烃类滞留严重,而过剩压力小则表明排烃充分,良好的排流环境是成藏必须的物质基础;4)研究区长7储层长73小层、长71小层与长72小层之间存在较高的过剩压力差,较高的过剩压力差驱动长7油层烃源岩产生的油气沿着微裂缝从高压区向低压区运移。因此,长7储层较高的过剩压力差为油气的运移、聚集提供了充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