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华形象”——以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的互动为中心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i03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众文化领域的“中美电影影响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探讨的热点。国内学者倾向于从西方霸权话语的角度探讨好莱坞中国(华人)形象生成与发展。从全球化的视野出发探讨中美双方电影领域的互动影响,对于大陆学术界而言,这是一片有待深度开拓的沃野。   传统学术界认为对“中华形象”的言说权掌握在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强势媒介手中?我们不禁要反思这一结论是否正确?华人电影工作者是否有言说自身的权利?如果有,那么华人影者如何塑造又是向世界传递了怎样的“自塑中华形象”?   华人通过影像发出了自我言说的声音,这种声音之于好莱坞是被吸收,还是曲解,或者是遮蔽?这是本文要关注的第二个问题。传统学术观点认为好莱坞立足于西方文化对东方的想象与阐释,通过中华这面镜子只是想反映自己的欲望,却忽视了被反映者之于形象生成的能动作用。然而通过考察中美电影之间的互动影响可以发现,一旦“自塑中华形象”在国际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便获得了在某种程度参与、修整、乃至重塑“好莱坞中华形象”的权力!与西方文化内部固有的东方传统一道成为了好莱坞言说中华的重要资源。   本文以历史的线性发展为经,以中美双方的电影交互影响为纬,经纬交错立体而非片面地勾勒出以电影为载体、以中美双方“中华形象”为核心的异质文化交流谱系。   当然中外文明之间的交流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而华人电影工作者的“自塑中华形象”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推广同样也面临了诸多的挑战。在全球化浪潮中,如何保全自身的“民族性”同时适应“全球化”发展,这一重大命题同样是影像世界不可回避的重要难题。华人电影工作者如何突出电影“民族性”,又不落入“东方主义”的窠臼?如何对待“普世价值”,拒绝还是重新审视?“和而不同”或许可以为中西电影互动,推而广之异质文明之间的交流,提供一个超越“东方主义”的“全球主义”模本。
其他文献
“能”与“会”的含义已经有不少论著或论文阐述了,但是多为描写性质,还有一些文章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对“能”与“会”的含义与用法进行了分析、比较。但是,有些问题还没有完
南朝梁顾野王所撰《玉篇》是中国第一部楷书字典,也是继《说文解字》之后中国最重要的字书之一。因卷帙繁重,成书之后修订者甚多,其中唐上元元年孙强增字减注本《玉篇》以其规模
红桥区第一幼儿园党支部书记王鸣竹举止优雅,健谈风趣,有着比同龄人更多的活力。自1991年开始从事党务工作以来,她经过了平凡的历程,留下了耕耘的足迹。 Wang Qiaozhu, secr
期刊
刚刚结束的海南省第五次党代会,是我省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大会提出了未来5年的奋斗目标和工作要求,确定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
随着人们对新能源汽车认识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驾驶者愿意选择新能源电动汽车作为出行工具,它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尾气排放、降低空气污染,还可以享受不限号、不限行,及国家补
期刊
桐城派作为一个散文流派,能在林林总总的文学流派中脱颖而出,传衍不衰,绵延长达两百年,主盟清代文坛,成为当时最大的散文流派,这主要基于桐城派门人秉承文派宗旨,发展桐城古
闲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其一方面指示着儒道禅的最高人生境界,是文人的一种审美人格;同时又标示着闲暇自由的现实文化活动,是文人的一种审美生活。与其他美学范畴比较,
张炜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新时期以来,各类文体创作兼善,而尤以长篇小说实绩突出的大家之一。他始终决绝地以不妥协的道德人文理想救赎姿态,介入具体历史生存场景,反身采集萃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