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是人类社会继农业化、工业化之后的社会发展阶段。在信息化这个新阶段里,人类生存的一切领域,在政治、经济,甚至个人生活中,都是以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分配为基础的。因此,哲学应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反映信息科学及信息化的思想精神,研究信息科学及信息化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总结人们认识规律的新变化和认识发展过程的新特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实践—认识”规律。 由于信息科学的发展,信息被引入认识论,使认识论的研究精确化、定量化。按照信息论的观点,人的认识机制实质上是获取、加工处理、输出并反馈等一系列信息的运动过程,形成所谓信息的反映论模式;计算机网络日益智能化的前提下,认识模式逐渐演变成“人—机”为认识主体的新认识模式;其次,信息化社会随着信息实践活动的日益增强,信息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一个方面,对社会实践起着积极的作用;计算机虚拟技术的出现与逐渐成熟,开创了人类实践的新境界——虚拟实践。在虚拟实践中,通过虚拟技术,实际上相当于把“延伸了的感知器官和思维器官”同人本身组成了一个高级的“人机系统”,从而大大增强了主体的智能能量,使人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以提高。过去一些难以达到的认识深度,现在可以在计算机的虚拟性实践中达到了;第三,引起思维方式的革命。信息与思维密切相关,而信息方法作为信息社会常用的思维方法在科学研究王作中日益受到重视。全息认识的提出,使信息方法论的意义又进一步得到提高;第四,计算机智能化、网络化,使主体的主体性得到极大地发挥,也使主体认识模式发生了新的变革。 本课题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思想,在信息化和信息科学的现实基础上,将哲学认识与信息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探讨当代信息科学的进步对哲学认识论的影响,及哲学认识论在信息化社会中存在的新特点、新要素和新机制,丰富哲学认识论的内容。这也是本课题的新意所在,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