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语用能力调查研究——以宿州学院为例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chaoguo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日益加深,中外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语用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这目标早已经写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仍旧以语言词汇和结构为重心,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专家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开始关注我国学生语用能力的现状和发展。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我国的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有的研究我国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现状如何,有的探讨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之间的关系,还有的在探索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本研究以宿州学院四十名英语专业三年级和四十四名汉语言文学专业一年级学生为考察对象,从构成语用能力的三个要素即:言语行为能力,言语适切性和跨文化背景知识的角度,通过问卷测试和回溯性访谈的形式,借助SPSS软件为操作工具,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的方法,来探讨当代中国大学生的语用能力现状。具体地说,本论文主要研究问题包括:1)受试学生的整体语用能力如何?他们在语用能力构成的三个要素方面的具体表现如何?2)受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受试人的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构成三个要素方面具体存在什么关系?3)造成受试人语用失误的原因有哪些?  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受试学生的语用能力不高。在言语行为能力方面表现最差,在言语适切性和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相对表现较好。这两组受试人在言语行为能力方面的表现与他们在言语适切性和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但两组受试在言语适切性与文化背景知识方面表现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2)语言能力强的英语专业学生整体语用能力比非英语专业的汉语言文化专业的学生的语用能力高,这说明受试学生的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呈正比关系。然而,两组受试学生中,英语专业学生除了在言语行为能力方面与非英语专业学生有显著差异以外,在其它两个方面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几乎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受试语言能力与言语行为能力成正比关系。3)学生出现语用失误的原因有文化负迁移,语用学理论知识的缺失,中西文化价值取向不同等等。
其他文献
元认知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Flavell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近年来语言教育研究者越来越关注元认知,使其成为心理学、教育学和语言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外语学习中,阅读理解是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萨缪尔·贝克特在全世界都享有盛名。同时,作为第一位重要的后现代小说家,他在作品中高举消解传统形式和主体意识的大旗,突出对人性的关切,为
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不仅是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批判和自然主义相结合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和诗人,而且也还被评论家誉为“在历史与未来交叉点上的文学家”。他的小说
委婉语作为一个语言文化现象,多年来引起了国内外许多研究者的关注。迄今为止,许多学者专家分别从语义学、心理学、英汉对比等角度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了研究,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打
莎士比亚的戏剧人物来自普罗大众,他们之中有贵族血脉,也有平民百姓,但基本上都如同那硬币的两面,有正有反,有得有失,亦正亦邪。在他们身上善恶美丑都是流动的,相对的。其他作家笔下
约翰·多恩的长诗《灵的进程》中的“灵”经历了山植物到动物到人转世的尘世之旅,本论文旨在探究这一尘世进程中所体现的精神的胜利,即爱和生命的主题。   本文共三章。第一
作为十九世纪英国女性作家的杰出代表,夏洛蒂·勃朗特把更多的笔触用来描述在生活中饱受磨难的单身知识女性,以唤醒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自我意识。作为她的最后一部完整的小说
艾丽斯·沃克,是美国当代最杰出、最具有影响力的非裔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主要反映黑人妇女在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双重压迫下的生存困境以及他们的反抗斗争,同时也反映黑人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