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存在主义视角下《维莱特》中女主人公露西的身份认同研究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dw_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十九世纪英国女性作家的杰出代表,夏洛蒂·勃朗特把更多的笔触用来描述在生活中饱受磨难的单身知识女性,以唤醒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自我意识。作为她的最后一部完整的小说,《维莱特》写于她创作的成熟阶段,更是表达了她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小说描写了一位漂泊无依、孤独寂寞的未婚女性露西在异国他乡找寻个人存在价值和确认自我身份的艰辛历程。世界的荒谬,人在荒谬世界所经历的异化和焦虑等萨特存在主义思想在女主人公露西身上得到了全面而深刻的体现。艰难的生活处境让露西对自己的身份和存在产生了困惑和迷惘。但她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而是正视现实,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自由的选择,突破自在的限制,实现自为,这又与萨特的自我超越的存在主义思想相契合。在自我超越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生存的需要以及他者的影响,露西的自我意识不断地觉醒,她努力对自己的身份进行探索和建构,最终实现了身份认同:找寻到爱情、事业中的自我身份以及获得令人尊敬的社会地位。本文尝试从萨特存在主义角度解读《维莱特》,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来探讨女主人公露西的生存状态以及身份认同问题,旨在剖析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在小说中的具体体现以及生存困境对于身份认同的影响作用。本研究能让我们对这部小说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以及对生活在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的存在状态,她们的觉醒和反抗意识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给我们现代人一些启示:有时人无法选择外在的环境,但是可以选择对待生活的态度;即使身处困境,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采取积极的行动,不断自我超越,努力塑造一个更好的自己,终究会突破环境的限制,在社会上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并能彰显自己价值的位置。
其他文献
尽管幽默理论研究和翻译理论研究都已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学科,幽默翻译这门综合学科却没有引起翻译学者们的足够重视,对幽默翻译理论进行研究的著作寥寥无几。为填补这一空缺,本
约翰·邓恩,英国17世纪最著名的诗人之一,玄学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才华横溢且多产的作家,其作品包括爱情诗,哀歌,讽刺诗,宗教诗,散文,布道文等。阅读邓恩的作品
元认知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Flavell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近年来语言教育研究者越来越关注元认知,使其成为心理学、教育学和语言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外语学习中,阅读理解是
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相干斑噪声抑制是SAR信息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经典的Speckle噪声抑制通常作为一个处理模块集成在软件中,但现有软件代码封装无法二次开发.针对文中提出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萨缪尔·贝克特在全世界都享有盛名。同时,作为第一位重要的后现代小说家,他在作品中高举消解传统形式和主体意识的大旗,突出对人性的关切,为
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不仅是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批判和自然主义相结合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和诗人,而且也还被评论家誉为“在历史与未来交叉点上的文学家”。他的小说
委婉语作为一个语言文化现象,多年来引起了国内外许多研究者的关注。迄今为止,许多学者专家分别从语义学、心理学、英汉对比等角度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了研究,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打
莎士比亚的戏剧人物来自普罗大众,他们之中有贵族血脉,也有平民百姓,但基本上都如同那硬币的两面,有正有反,有得有失,亦正亦邪。在他们身上善恶美丑都是流动的,相对的。其他作家笔下
1月23日上午,省委党史研究室理论学习中心组认真传达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福建时的重要讲话和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室主任、室学习中心组组长林玉涵在会上传达了胡锦涛总
约翰·多恩的长诗《灵的进程》中的“灵”经历了山植物到动物到人转世的尘世之旅,本论文旨在探究这一尘世进程中所体现的精神的胜利,即爱和生命的主题。   本文共三章。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