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各显性物质要素,如空间的形式、风格、布局等构成的表现综合体,更是特定地域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活动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物化映射,是城市所产生的各种活动与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代表着城市最为不同的个性特征与文化精神。”成都从公元前311年建城至今,中心城址未变,中央核心区域也一直承担着城市中枢功能,四围场域在大的空间内涵上,仍与历史保存着基本的一致,其城市空间结构所具有的“稳定性”与“独特性”,在中国城市史乃至世界城市史上并不多见,为旅游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本文第一部分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研究的范围和内容进行了界定,分析归纳了国内外学界对城市空间、城市空间与旅游开发及成都城市空间与旅游开发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将从成都城市历代发展的形态空间入手,通过形态空间折射出成都在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文化等所展现的精彩历史剖面,进而构建出城市整体文化意象的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探讨了成都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宏观格局,从河流湖泊、自然山脉等角度分析影响城市空间格局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强调了成都平原在地质构造上的稳定性;从成都平原史前城址(包括宝墩遗址、紫竹遗址、芒城遗址、古城遗址、双河遗址、鱼凫村遗址、三星堆遗址、十二桥遗址、金沙遗址)等文明形态的迁徙阐释理清了成都城市形成以前的城脉渊源。第三部分运用历史剖面与旅游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成都城市历代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景观进行归纳与分析,对不同历史时期城市空间结构的演替形态及成因进行了系统梳理,借助在现有城址基础上的实地还原与纵向对比,归纳出不同类型的城市空间对于成都城市要素形成的不同作用,为旅游开发优化研究提供丰实的分析论证。第四部分着重从旅游发展的角度,分析成都城市旅游发展现状,借助对旅游景区、旅游交通、酒店住宿、旅行社、餐饮、旅游商品、文化娱乐等调查与分析,并结合最新的成都城市旅游总体规划,提出当前成都城市旅游发展在文化意象凸显、旅游建筑、旅游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主要是成都城市空间结构视野下的旅游开发优化研究,运用城市空间的相关理论,结合笔者的实地考察与论证,从“场域、江流、街道、景点、建筑”五个方面,探索了不同空间的提升优化策略,力求从多个角度为成都城市旅游的优化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最后笔者提出,城市空间结构视野下的旅游开发,让游客在行游过程中,能够阅读城市,体验城市,直至融入城市的生活,不仅是基于当前旅游方式的转变,更是基于对城市未来旅游发展方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