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满足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的需要,工业CT分辨率的要求正向微米级甚至纳米级尺度发展,CT系统的成像精度和检测效率要求越来越高,超高精度的扫描系统研制是微纳CT仪开发的子项之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满足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的需要,工业CT分辨率的要求正向微米级甚至纳米级尺度发展,CT系统的成像精度和检测效率要求越来越高,超高精度的扫描系统研制是微纳CT仪开发的子项之一。扫描系统的精度直接影响图像重建质量和测量精度,扫描系统的价格直接影响仪器的成本。本文针对微纳CT的扫描方法进行研究,以达到保证精度降低成本的目的。论文介绍了微纳CT的发展状况、系统原理以及应用领域,详细分析了二维CT扫描方式和三维CT扫描方式的原理和优缺点,针对目前工业无损检测和生物医学领域对被检测对象尺寸、成像精度和图像重建质量等指标更高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微纳CT静态扫描方法。微纳CT静态扫描方法采用线阵列射线源的分时扫描技术,取代传统机械转动来获取不同角度数据,实现被检对象在静止状态下的扫描;不仅消除了机械传动对系统精度的影响,而且可缩短扫描时间,提高CT扫描图像精度。但是该扫描方法要求极高的转台重复定位精度和扫描同步控制精度。由于静态扫描几何位置的非对称非均匀特点,CT系统只能在有限角度范围内获取投影数据,针对有限角重建问题论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目前线阵列射线源还处于研究阶段,没有成熟的技术产品,所以模拟线阵列射线源分时扫描成为了实现静态扫描方法的又一关键和难点。针对这一难题,本文设计了高精度微位移定位平台来控制单焦点X射线源平移扫描运动,模拟线阵列射线源的分时扫描。定位平台采用混合驱动方式,直线电机驱动粗定位子平台,压电陶瓷驱动精定位子平台。首先对粗定位平台建模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粗定位平台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且精度在微米级;由于压电陶瓷的非线性迟滞特性,分别对迟滞补偿和未迟滞补偿的精定位平台建模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经过迟滞补偿的精定位平台,相对于未迟滞补偿而言,无超调,无振荡,稳定时间短,稳定精度从微米级减小到纳米级,为后续采用线阵列射线源的静态扫描方法实现奠定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为了克服电网大面积停电等大事故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保证电力系统基本服务的实现,世界多个国家开发了分布式发电技术。但是分布式发电会引起配电线路上较大的负荷潮流变化,增加配电网潮流的不确定性,为解决此类问题专家们提出了微电网的概念。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并网时对电网产生的冲击和扰动问题都可以通过微电网的控制解决,同时通过微电网控制还能有效提高分布式电源的工作效率,有利于电网节能降损。本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的研究
现有的方向角定位技术在测向算法的实现上有待提高,尽管一些高分辨力测向算法已经提出,但往往由于算法太过复杂而无法在硬件设备上实现。方向角定位的精度对测向误差非常敏感
加热炉是钢铁企业用于钢坯轧制前加热的重要设备,同时也是最主要的能耗设备。加热炉燃烧控制系统复杂,且炉温对象具有大滞后、大惯性等特点,因此,研究加热炉炉温先进控制策略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关于生物学数据处理的学科,它将病理研究建立在精确的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的基础上,能够推动未来的疾病预测、预防、个性化、系统化等方面的发展,对生物医学产生
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钢铁始终处于基础产业的地位,而冷轧板带的生产作为钢铁工业发展中的研究重点之一,其产品的质量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重视,而板形是冷轧板带的重要指标之一,对
为了提升胶囊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本文对硬质空心胶囊生产线的几个关键环节做了深入研究,开发出了一套全新的基于PLC的控制系统,实现了生产和管理的全自动化。
在机器人系统中,多机器人相对于单个机器人有着众多优势。多机器人任务规划对于提高机器人整体效率以及机器人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国防及其他相关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
转向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系统之一,装备EPS的转向系统可以减小方向盘输入力矩,给驾驶员一个安全舒适的驾驶体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时变非线性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容易受到系统参数
局部放电是引发高压电器故障的主要原因之,通过检测局部放电信号特征来判断电气设备绝缘性能,是检测电气设备运行状况的主要手段之一。放电信号特征的检测方法有多种,检测因放电而产生的超声波信号是其中的方法之一,以前此类检测系统由于其所使用的微处理器存储空间、运行速度及集成度低等原因,导致在结构、性能、功能等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本文根据ARM微处理器工频高、集成度高、功耗低、成本低的特点,提出了应用ARM微
研究低频振荡模式识别方法是实现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在线监测以及广域阻尼控制的重要理论基础。在众多的低频振荡模式识别方法中,基于广域测量系统的信号分析方法逐渐成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