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PU的计算几何算法研究与应用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wwld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几何可以应用于计算机图形学、地理信息系统和三维地质建模等生产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本文研究了基于GPU的并行计算几何相关算法,以及相关计算几何算法在三维地质建模方面的应用,充分开发了GPU的通用计算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性能加速效果。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内容如下:   1、设计了基于GPU的并行计算几何软件包的主要架构;它由C/C++语言编写串行算法、CUDA实现并行算法、图形库OpenGL进行科学计算结果的渲染和显示等组件构成;拥有凸包求解、Voronoi图生成、网格插值和网格剖切等功能。   2、研究了计算几何中的四个基本问题——二维凸包求解、二维Voronoi图生成、网格插值和网格剖切的GPU并行化问题。在求解凸包时,Quickhull法形成的子问题是独立的,不需要进一步的合并求解操作,因此使用GPU并行化Quickhull凸包求解算法;提出了基于GPU的Voronoi图生成算法,弥补了原有GPU并行算法不能生成真正Voronoi网格的不足;在构建三维地质模型时,研究了地层面构建时常用到的普通克里金插值和Shepard插值算法,针对插值数据量越来越大的情况,设计和实现了它们基于GPU的并行算法;在剖切三维地质模型时,现有的剖切算法并不适合GPU并行化,因此设计了基于GPU的折线剖切和折线裁剪剖切算法,实现了各种剖切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基于GPU的并行算法相比串行算法取得了很好的加速性能。   3、最后研究了并行计算几何在三维地质建模领域的应用问题。在剖切算法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GPU的断层模拟算法,模拟了各种类型的断层;基于VisualC++9.O、CUDA和OpenGL,在Windows平台实现了基于GPU的三维地质建模系统,集成了插值、剖切、断层构造等算法,实现了多种模型绘制效果(如揭盖显示、地层透明和符号模式等)和易用的交互方式(轨迹球和漫游等的交互方式等)。   本文研究的基于GPU的并行计算几何的相关算法及其在三维地质建模领域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加速效果,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他文献
计算机网络例如点对点(p2p)网络,它的每个节点可以作为网络中其它计算机的客户端或者服务器,允许它们之间相互共享服务或共享文件,这被认为是协商目标。在同意对一个协商目标进
随着海量数据量的增长,使得人们查找有用信息越来越难,速度也受到挑战,文本自动分类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本自动分类方法很多,如:向量空间模型法、基于关联的
节点定位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高层应用的前提和基础,但是节点定位算法在设计之初对安全性问题考虑不足。节点在定位过程中容易受到来自网络内部或外部的攻击。错误的定位结
近年来提出的压缩传感理论颠覆了传统的奈奎斯特理论,已成为信号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然而,相关的研究毕竟还处于初步阶段,进一步探讨如何提高压缩传感重构准确度,具有十分重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日益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经越来离不开互联网。我们每天都需要通过浏览器访问网页。但是互联网上有着大量的恶意Web服务器,当用户访问到这类的服务器时,用
目前学者们花了大量的工作来研究树木的真实感建模,目的是使计算机模拟出的树木能更加接近真实的自然树,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这些研亢工作大多都集中在树木的静态模拟。然
在工程实践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使用多方位、精密的微位移视觉测量技术来对物体进行全方位、多自由度的测量。例如大坝、桥梁、大型建筑物等物体微变形、微位移的检测,铁轨
在众多类型的恶意软件中,僵尸网络被认为是网络安全的最大威胁。近几年,随着僵尸网络技术的发展,其结构逐渐从中心式向分布式进行转变。P2P僵尸网络利用分布式P2P网络技术来
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人们尝试将该技术运用于Web,形成了Web挖掘技术,Web用户浏览模式挖掘是Web挖掘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Web用户浏览模式挖掘是通过对Web站点服务器日志
随着社会的发展,软件的规模越来越庞大,设计越来越复杂,而软件的质量也越来越难以保证。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如何有效的开展测试,将各种各样的测试方法巧妙地结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