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涉案财物处置问题研究

来源 :北方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663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刑事司法传统历来偏重于对犯罪嫌疑人、被告的定罪与量刑,查清真相、绳之以法就是正义,至于涉案财物该如何处置似乎不在考虑之列。但实则刑事涉案财物除关系该如何惩罚罪犯之外,亦关乎着财产权保障,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因而该如何处置——即厘清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界限,已必须给予充分且足够的重视。尽管《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甚至陆续出台的一些规范性文件对刑事涉案财物处置进行了相关规定,各地区也在不断创新特色机制,并为涉案财物处置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多可供借鉴的优秀经验。但在审前处置与审后处置,行政处置与刑事司法处置的现状下,刑事涉案财物延迟处置以及扩张、隐秘、随意处置等问题依旧存在,造成犯罪分子及其家属、被害人、利害关系第三人与公安司法办案机关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愈发激烈。探究其本质原因,受到“重人身,轻财产”“重实体,轻程序”等传统诉讼理念、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致部分犯罪所涉利益愈加广泛、涉案财物标准不明确等诸多因素影响,刑事涉案财物方面的查明机制缺失。如侦查机关的查明责任履行不到位,检察机关的证明责任履行不规范,法院的审明义务没能有效落实致使判决内容模糊不清等等。而在未查清涉案财物来源、权属前提下致使处置机制难以及时有效的发挥作用,在终审判决之后涉案财物的执行工作缺少法院的统一协调及时限上的限制,处置进程缓慢致使诉求矛盾愈发激烈。本文认为重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新路径的前提要件是明确涉案财物的具体标准,使得在调查、审理、执法过程中做到有据可循。同时并规范刑事诉讼各阶段的涉案财物调查与处置工作:规范侦查机关的查明责任;强化检察机关的证明责任;增强法院判处的确定性;严格规范并积极执行,同时在责任追究方面贯彻有错必罚方针。从刑事诉讼各阶段入手寻找问题根源并进行解决,涉案财物处置问题的改善才会存在契机。如此不单关系着相关主体合法财产权益的保障,司法公信与权威的构建,更关系着中国法治的进步与发展。
其他文献
行政检察监督是指国家的检察机关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活动。对行政检察监督实践进行研究,有助于探索行政检察监督的有效方法,总结有益经验,发现和研究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不断完善行政检察监督制度提供指引和依据。检察机关行政诉讼监督对于发挥法律监督功能,拓展行政检察监督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概括了行政检察监督的研究现状、行政检察监督实践的法律根据,考察了行政检察监督
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我国设置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而信息披露作为注册制的核心受到投资者、监管者的密切关注。由于科创板在上市门槛上弱化了财务指标,有条件的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所以科创板具有投资风险高、不确定性强的特点,所以为降低投资风险,投资者将更加关注企业风险信息披露内容。本文以风险信息为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7月15日前上市的126家科创板企业招股说明书为研究样本。首先,对本文涉及到的相关理论进行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不断成熟,不少领域都开始改变自身产品的营销及设计方式,特别是90后、00后人群逐步进入社会之后,这些新新人群不喜欢仅仅是被动的接受信息,更希望能够得到个性化、有针对性的产品,这就是共创体验的价值。共创体验就是企业充分发挥顾客的主观能动性,企业为其提供优质的资源,配合顾客共同完成价值共创活动的过程。为此,很多互联网公司通过共创体验的方式让用户参与到公司产品需求分析、产品设计的过程中,
自预算法修正案通过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量占比均在飞速地发展。本文聚焦于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广州,广州专项债券余额位居大湾区之首,通过对广州全市及所属辖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募投项目发行规模、项目投向的调研分析,结合国家战略规划与区域发展特色,为大湾区专项债券项目投向领域以及申报规范提供思路。
期刊
学界有关《汉英韵府》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研究已经涉及了这本字典的释义、语法、例证和音系等方面,但目前只有音系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他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不足。距离第一部汉英字典出版已过两百余年,但有关汉英词典编纂的理论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本研究在系统译义理论、多维译义模式理论和语言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外向型汉英学习词典的多维译义模式。本研究以《汉英韵府》作为研究对象,对这词典的宏观结构、中观
随着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深度应用,层出不穷的金融科技创新对传统金融监管体制造成冲击,我国现有的金融犯罪体系在规制金融领域网络违法经营行为方面存在失能,进而导致我国金融市场混乱,金融犯罪案件高发。通过相关概念辨析,本文将金融领域网络违法经营行为定义为:市场主体(金融机构为主)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为主要媒介,以营利为目的,违反相关法律规定,反复持续提供存款、贷款、中介等金融服务的活动。相较于传统
民间借贷在促进民间资金流通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自身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其本质上的逐利性和混乱性,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少地方出现了大量背离民间借贷初衷的借贷行为。部分人员以超出国家规定的利率发放贷款,在客观上已然形成了在未经过有权部门批准、未获取相关合法资质而进行营利性放贷的非法金融业务。一旦行为构成非法放贷,不仅会直接损害借款人的财产利益,对我国的金融管理秩序产生冲击。而且由于非法放贷
近年来,随着金融创新,新金融业态的不断产生,地方金融风险事件频发,以“一行两会”为核心的中央金融监管机构对地方金融的监管存在缺位。在此背景下,地方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逐渐确立起“央主地辅”的二层监管体系。但在地方金融监管权的运行的实践中,仍存在诸多法律问题,逐渐确立起来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仍亟待完善。分析监管权运行的实践状况,可将阻碍金融监管权有效运行的问题归纳为监管权不完备、监管协调性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