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本研究,了解我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体内脂肪酸、镁、锌、硒含量的变化情况。同时了解脂肪酸与镁、锌、硒、行为、智力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5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及25例正常儿童进行血浆脂肪酸,血清镁、锌、硒含量测定。选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及瑞文测验对两组儿童进行行为及智力评定。结果:①两组在亚油酸(18:2)、DHA(22:6)两种脂肪酸含量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亚油酸:ADHD组(31.35±3.43),对照组(29.31±3.31),P=0.025;DHA:ADHD组(3.06±0.97),对照组(3.75±1.30),P=0.022。在16:0、18:0、18:1、20:2、20:4五种脂肪酸含量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在镁、硒两种元素含量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镁元素:ADHD组(0.84±0.05),对照组(0.87±0.06),P=0.013;硒元素:ADHD组(87.91±10.71),对照组(97.12±7.63),P=0.001。在锌元素含量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两组在CBCL活动情况及躯体主诉两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社会能力部分,ADHD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行为问题部分,ADHD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④两组智力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DHD组智商(IQ)低于对照组。⑤16:0、20:4两种脂肪酸与镁、锌、硒、行为、智力间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余五种脂肪酸与这些内容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18:0与躯体主诉呈负相关;18:1与退缩呈负相关;18:2与锌、硒元素、学校情况、社会能力总分呈负相关,与退缩、焦虑/抑郁、社交问题、注意问题、违纪行为、攻击性行为、内向性行为问题、外向性行为问题、行为问题总分呈正相关;20:2与硒元素呈正相关; 22:6与学校情况、智商(IQ)呈正相关,与社交问题、注意问题、攻击性行为、外向性行为问题、行为问题总分呈负相关。⑥将镁、锌、硒元素、脂肪酸16:0、18:0、18:1、18:2、20:2、20:4、22:6作为自变量,将组别(ADHD组、对照组)作为因变量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最后镁、硒、16:0、22:6进入方程。结论:①ADHD组儿童较对照组儿童有明显高的血浆亚油酸(18:2,ω-6)水平及明显低的血浆DHA(22:6,ω-3)水平。②ADHD组儿童较对照组儿童有明显低的血清镁元素含量及血清硒元素含量。③在镁、锌、硒元素、脂肪酸16:0、18:0、18:1、18:2、20:2、20:4、22:6十种因素与儿童ADHD发生关系的研究中,镁、硒、16:0、22:6对ADHD发生的影响较大。镁、硒含量增加,患ADHD的可能性减少。当16:0与22:6在人体内满足一定比例时,它们含量增加,会减少患ADHD的可能性。④血浆脂肪酸尤其亚油酸(18:2,ω-6)、DHA(22:6,ω-3)与锌、硒、行为、智力间存在一定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