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胃癌、食管癌术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及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8月就诊于本院门诊及住院处并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135例胃癌、食管癌术后患者,应用聚类分析(K-均值聚类)方法及填写《中医体质测评量表》,对其进行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及中医体质的调查,并分析主要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1.胃癌、食道癌两组患者乏力、睡眠欠佳、纳差等症状均较突出,达40%以上;两组相比,胃癌组腹痛、腹胀、便溏、怕冷、消瘦所占比例更高,在31-43%之间,食管癌组进食哽噎、呕吐痰涎、便秘等症状所占比例较胃癌组更为明显,在37-48%之间。2.四诊信息经聚类分析后胃癌分脾胃虚寒型(26例),脾虚痰湿型(21例),胃阴不足型(17例),肝气犯胃型(13例),气血两虚型(12例)5型;食管癌分为痰气交阻型(19例),气阴两虚型(16例),肝胃不和型(11例)3型。3.135例患者中医体质的总体分布平和质占8.89%,8种偏颇体质占91.11%。其中,8种偏颇体质中以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为主,这三种体质占全部调查体质类型的65.18%,其余的体质占比在3-9%之间,而血瘀质和湿热质最少,此次调查无特禀质。4.胃癌中气虚质与气血两虚型、脾虚痰湿型显著相关(P<0.05);胃癌阳虚质与脾胃虚寒型(不论术后无癌及有癌)显著正相关(P<0.01),但与脾虚痰湿型显著负相关(P<0.05);术后复发或转移的胃癌肝气犯胃型(P〈0.01)和食管癌肝胃不和型(P〈0.05)均与气郁质显著相关。结论:1.135例胃癌、食管癌术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别聚类为5类、3类比较符合临床实际。2.135例胃癌、食管癌术后患者的偏颇体质以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多见。3.胃癌患者出现的阳虚质与其本来体质相关,胃癌、食管癌患者的气郁质与疾病的修饰有关,气虚质可能是胃癌患者的主要病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