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材料的微观力学性能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TM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颗粒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工程实际意义,但由于颗粒材料本身的离散特性,对颗粒材料的研究需要涉及多个物理层次和机制,颗粒材料微观力学机制的理论研究和宏观力学性能的试验及模拟是研究颗粒材料力学性能的两个主要方向。   本文首先针对颗粒材料微观及细观力学机制进行研究,集中研究颗粒与颗粒间的接触本构关系及力学机理,推导颗粒间存在一定胶结物质情况下颗粒与颗粒间接触特性,特别推导和简化了颗粒区域胶结接触时,胶结物质对于颗粒间转动抵抗矩的影响和力学模型,为更大尺度分析颗粒材料性能提供了新的接触参考模型。   其次,本文基于密实、无粘聚三颗粒力链模型,引入已推导的颗粒间区域胶结接触的力学模型,推导在准静态荷载作用下且不考虑颗粒破损情况的力链变形和破坏力学机制,再通过引入颗粒间位移模式,考虑胶结颗粒相对转动所引起的转动抵抗矩,建立了胶结颗粒力链压曲变形结构力学分析模型,当颗粒胶结区域为零时,则该模型简化无胶结作用力链压曲变形模型。并在取定参数情况下,分析了区域胶结作用对于力链整体受力和变形的影响,分析表明区域胶结作用的存在能够极大限制颗粒间的相对转动和变形,能够起到锁定颗粒个体的作用,增加力链整体力学性能。   其三,通过基于离散单元法的数值模拟程序模拟颗粒材料室内三轴试验,以分析影响颗粒物质整体力学性能的微观参数,通过建立不同组构颗粒半径、不同颗粒间胶结强度、以及不同孔隙率的试验模型进行试验,分析组构颗粒半径、颗粒间胶结强度以及颗粒物质孔隙率对于颗粒材料整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根据所得模拟试验数据分析得到,颗粒间胶结作用对于颗粒体材料整体力学性能的影响最大,胶结作用越强,颗粒物质力学性能越强,相同孔隙率和胶结作用下组构颗粒半径越小颗粒力学性能越强,而颗粒材料的性能在孔隙率达到一定值后才会随孔隙率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其他文献
地下水位变化是边坡变形破坏和滑坡灾害的主要环境因素。目前,滑坡治理措施都需要较长的施工周期,滑坡抢险期间最担心的问题是降雨引起坡体地下水位上升,而导致滑坡失稳造成安全
地下水污染的加剧已引起政府和百姓的广泛关注,多种污染物共存的地下水中,有机卤化物和重金属占据相当的比例。可渗透反应墙(PRB)是当前地下水修复领域中效果较好的一种新型原
传统的抗震设计中通常是假定地基是刚性的。显然,这种人为地将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当作相互独立的部分,而不考虑它们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不符合实际的情况的。随着各种高层建
人工湿地是一种同时兼顾高效性和生态性,满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污水处理技术。由于目前的人工湿地技术主要是以自然湿地为基础,并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不可避免带有简单化和
以太湖河口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期监测与采样分析,研究太湖河口区磷的季节动态与影响因素;利用模拟培养实验,研究水体中磷的变化与藻类演替的规律,辨析外源磷对河口区藻类生长的
餐厨垃圾废水富含碳水化合物、粗蛋白及脂类等有机物,是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相的主要来源,约占整个有机生活垃圾的40%~60%。其有机成分含量高、含水率较大,且极易腐烂发臭等特性决定
目前,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产业高速发展,传统梁柱节点形式的焊缝过多、现场施工困难及抗震性能较差等问题已凸显出来,切实需要在新型节点这方面做出突破,并通过大量的试验和理论
本文主要对粘钢加固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斜截面正常使用性能进行研究和探讨,其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①粘钢加固受弯构件的斜截面计算理论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近年来,准分布式传感技术发展迅速,在大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缺乏与此相适应的损伤识别技术。基于此,本文吸承现有损伤识别方法的优点,改进其缺点,结
钢管约束高纵筋率钢筋混凝土是指在薄壁钢管中填充混凝土,外包钢管在节点区断开,钢管只对核心混凝土提供环向约束,不直接承担纵向荷载,形成纵筋率较高的一种新型组合柱。钢管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