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杂原子嵌入的多环芳烃分子在有机光电磁功能材料中被广泛应用,如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太阳能电池和近红外染料等。杂稠共轭体系因嵌入的杂原子,往往具备易调控的电子结构、分子堆积模式和光电物理性质等。然而,杂稠共轭体系与其它纯碳氢体系一样,随着分子尺寸增加,其前线轨道能级上升,分子稳定性急剧下降(如:容易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等)。相较于碳原子及其它杂原子(如氮、磷、硫)等,氧原子电负性较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杂原子嵌入的多环芳烃分子在有机光电磁功能材料中被广泛应用,如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太阳能电池和近红外染料等。杂稠共轭体系因嵌入的杂原子,往往具备易调控的电子结构、分子堆积模式和光电物理性质等。然而,杂稠共轭体系与其它纯碳氢体系一样,随着分子尺寸增加,其前线轨道能级上升,分子稳定性急剧下降(如:容易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等)。相较于碳原子及其它杂原子(如氮、磷、硫)等,氧原子电负性较大,可使共轭体系具有潜在的抗氧化性和激发态辐射发光等性质。然而,由于氧杂稠环芳烃的合成手段有限,以及氧杂稠共轭分子的溶解性较差等原因,基于氧原子精准嵌入的共轭体系研究较少。鉴于此,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呋喃环稠合苝核的稠环芳烃分子,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光电性质,为其在有机功能材料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该系列化合物易于进行功能化修饰和电子结构调控,表现出不同于纯碳芳烃的电子结构和光电性质。基于此,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在四溴苝核基础,设计通过羟基甲基化、卤素原子Sonogashira反应和分子内氧炔环化系列反应,在苝核母体的ortho-位和bay-位规整地稠合了四个呋喃环。通过关键环化步骤的反应条件优化,成功合成得到了新型的、氧原子精准嵌入的杂稠共轭分子(TFP-4I)。此外,我们还在五元环上同时引入四个溶解性的烷基链和易功能化修饰的碘原子。最后,通过核磁、质谱和单晶衍射及理论计算等手段,我们对TFP-4I分子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2)在分子TFP-4I的基础上,通过亲核取代、还原和克脑文盖尔反应成功得到了不同吸电子取代的衍生物(TFP-4CN、TFP-4CHO、TFP-4DCN)。单晶结构分析揭示四呋喃并苝的共轭体系为双螺旋几何结构,其非平面结构源于嵌入的氧杂原子之间的空间排斥所致。TFP-4I、TFP-4CN和TFP-4CHO的吸收表现出多环芳烃的精细振动结构,并且其发射表现出了镜像发射,说明这三个分子具有较好的刚性平面。电化学分析表明,TFP-4I、TFP-4CHO、TFP-4DCN和TFP-4CN的HOMO能级依次降低。通过计算TFP-4I和TFP-4CN单晶的NICS(1)zz值,发现I原子和氰基对共轭体系的芳香性影响不大。(3)为了发展新型氧稠杂共轭分子,我们采用吸电子共轭基团调控氧杂稠体系的电子结构。拟采用以TFP-4CHO为反应前驱体,与3-(二氰基亚甲基)靛酮进行克脑文盖尔缩合反应,引入强的共轭吸电子基团研究其光电性质演变,并结合理论计算预测可能的电子结构信息。
其他文献
随着当前工业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着的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光催化以清洁无污染的太阳能能源为基础,实现了光能向化学能稳定高效地转换,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行性的思路。当前,利用可见光来驱动光化学反应已取得了越来越广泛的研究进展。然而,传统的半导体光催化剂普遍存在可见光吸收范围较窄,电荷分离和转移效率偏低等问题。单原子催化剂由于其可以最大化利用金属原子以及带来更高的选择性和
作为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电接触部位的关键材料,石墨烯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是目前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实际制备及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石墨烯难以有效分散与铜碳界面结合差的难题,且国内外对于石墨烯铜基复合材料强化机制和抗磨机理仍缺乏深入研究,同时对于第一性原理在石墨烯铜基复合材料的应用鲜有研究。为了克服现有石墨烯铜基复合材料因自身缺陷导致材料力学和摩擦学性能无法大幅度提升的问题,本文基于过渡金属
随着我国民航业的飞速发展,航班延误对旅客和航空公司的影响日益突出。由于导致航班延误因素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造成航班延误难以准确预测。因此,探索一种可以提高航班延误预测准确率的方法,对减少航班延误的影响、提高运行效率和探索航班延误的传播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以航班次衍生延误为切入点,对其进行定量评估和预测。首先,对历史航班数据进行降采样,提取与空域单元相关联的航班延误特征;而后,从历
甲醇是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的重要平台分子,具有高附加值和高应用价值。工业合成甲醇主要采用Cu/Zn O/Al_2O_3催化剂,通常采用共沉淀法来制备。然而,传统共沉淀制备的催化剂前驱体物相组成复杂,焙烧后形成的催化剂表面结构不均一,Cu/Zn O分布不均,Cu-Zn O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且反应过程中铜物种易团聚长大。含铜类水滑石作为前驱体经焙烧得到的复合氧化物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铜物种分散性好
固结磨料研磨抛光技术是在游离磨料研磨抛光技术的基础上换代升级的技术,其中树脂基固结磨料垫(FAP)由于其工艺简便、加工质量高等优势,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固结磨具,树脂基体特性对其加工性能影响巨大。本文从树脂基固结磨具的基体出发,考虑到组分是决定树脂基体特性的根本要素,而温度是影响基体特性的重要外因,因此从温度和组分两个方面对树脂基体特性及其对FAP的加工性能影响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设备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极端工况变得越来越普遍。设备中润滑油膜在这种极端工况下厚度减小,油膜过薄会导致设备关键部位润滑失效,油膜较厚会导致设备运转不稳定。油膜厚度成为判断设备能否安全运转的关键参数,因此对润滑油膜的测量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本文建立了基于反射系数法的共振模型和弹簧模型,仿真计算了两种模型的反射系数,结果和理论分析一致。将反射系数法应用于曲面油膜厚度测量,分析了
太原西山矿区是山西省内重要的大型矿区,区域内的滑坡灾害会影响矿区正常的生产活动,滑坡灾害发生后,进行滑坡区域识别对灾后应急救援和灾损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也被广泛应用在资源调查、应急救援和灾损评估等领域。由于滑坡灾害区域往往物质构成复杂、地表覆盖多样且不同滑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会造成较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滑坡信息提取中反而没有较高的精度。
深窄微槽通常应用于国防、民用等领域,其尺寸精度和表面完整性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微器件的使役性能。近年来采用微细铣削技术制备深窄微槽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技术被认为是一种高效、高精度和高柔性的微加工技术,但其存在刀具寿命短、加工表面完整性差等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激光—微细铣削复合加工S型深窄微槽的工艺方法,同时围绕该复合工艺开展了相关的理论和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使用COMSOL
煤或生物质衍生的酚类化合物,多以含低碳数烷基的混合酚存在。由于这些烷基酚的沸点十分接近,因此较难通过蒸馏、精馏分离方法将它们分离成单体。HZSM-5分子筛因孔道尺寸与烷基酚的分子动力学直径接近,以及良好的择形催化性能得到研究者青睐。然而,由于HZSM-5分子筛酸性位点的可及性差、规则微孔孔道结构致产物溢出速率低,产生积碳致催化剂稳定性较差,严重制约HZSM-5分子筛催化剂在烷基酚脱烷基反应中的应用
测量数据处理中,经常涉及到旋转矩阵和平移参数的表达。传统的表示方法将旋转和平移分开处理,忽略了旋转运动与平移运动之间的联系。因此,其未能顾及两者间的耦合误差,增加了数据处理的复杂度。且传统欧拉角法表征旋转矩阵的方式使得平差模型存在对初值依赖性较高、解算参数间相关性强等问题,不利于得到稳定和可靠的测量数据处理成果。对偶四元数是几何代数中比较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具有整体表征旋转矩阵和平移参数的优势;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