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四元数理论在测量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测量数据处理中,经常涉及到旋转矩阵和平移参数的表达。传统的表示方法将旋转和平移分开处理,忽略了旋转运动与平移运动之间的联系。因此,其未能顾及两者间的耦合误差,增加了数据处理的复杂度。且传统欧拉角法表征旋转矩阵的方式使得平差模型存在对初值依赖性较高、解算参数间相关性强等问题,不利于得到稳定和可靠的测量数据处理成果。对偶四元数是几何代数中比较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具有整体表征旋转矩阵和平移参数的优势;能够避免繁琐的三角函数计算;能够降低对初值的依赖及参数间的相关性。基于其以上特点,本文将对偶四元数理论应用到测量数据处理中,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1)将对偶四元数应用到单像空间后方交会中。以共线条件方程为基础,推导一种利用矩阵微分实现的对偶四元数单像空间后方交会模型,然后按照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方法迭代求解外方位元素。该方法避免了直接对共线方程进行线性化,使得误差方程的形式更加统一。通过模拟数据和真实数据实验验证了它的正确性及对大倾角和大航高数据的适用性。(2)将对偶四元数应用到绝对定向中。首先根据最小二乘原理求解尺度因子,然后基于绝对定向方程,同时顾及到模型点的误差,构建一种对偶四元数绝对定向迭代解法来求解绝对定向元素。通过实验验证了该解法的可行性及收敛能力,且能适用于大尺度因子的绝对定向问题。(3)将对偶四元数应用到三维坐标转换中,推导一种对偶四元数表征的Plücker直线三维坐标转换模型。该模型首先确定尺度参数,然后将旋转运动和平移运动看作空间螺旋运动,通过对偶四元数作用于Plücker直线坐标来描述螺旋运动,使其几何含义更加明确。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且与其它方法相比,该模型既能保证其精度,又提高了计算效率。(4)将对偶四元数应用到直线基元点云配准问题中。依据平面法向量相等的几何条件,建立一种对偶四元数表征的多尺度直线基元点云配准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线性化,迭代求解点云配准参数。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及实用性,且能解决不同尺度的相邻测站点云数据配准问题。此外,由于该模型采用直线特征作为配准基元,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遮挡导致的不能获取足够同名点的点云配准问题。通过上述研究发现:对偶四元数法能达到与传统方法相当甚至更优的精度。此外,对于大角度数据也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因此,将对偶四元数应用到上述研究中,能够增加模型解算的稳定性和提高测量数据处理成果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力公式,磁轴承承载力与气隙中磁感应强度的平方成正比。根据硅钢片材料的磁化曲线,当超过1.2T时,磁感应强度逐渐趋近于饱和。本文提出磁轴承的非对称差动控制策略,研究BP神经网络控制算法,通过大幅度提高最大磁感应强度设计值,显著提高磁轴承的比承载力。搭建磁悬浮飞轮转子系统试验台,对系统进行理论模态分析,得到了系统的各阶模态参数。通过仿真分析得到了磁感应强度在线性段和“欠饱和段”时的分布
随着当前工业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着的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光催化以清洁无污染的太阳能能源为基础,实现了光能向化学能稳定高效地转换,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行性的思路。当前,利用可见光来驱动光化学反应已取得了越来越广泛的研究进展。然而,传统的半导体光催化剂普遍存在可见光吸收范围较窄,电荷分离和转移效率偏低等问题。单原子催化剂由于其可以最大化利用金属原子以及带来更高的选择性和
作为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电接触部位的关键材料,石墨烯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是目前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实际制备及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石墨烯难以有效分散与铜碳界面结合差的难题,且国内外对于石墨烯铜基复合材料强化机制和抗磨机理仍缺乏深入研究,同时对于第一性原理在石墨烯铜基复合材料的应用鲜有研究。为了克服现有石墨烯铜基复合材料因自身缺陷导致材料力学和摩擦学性能无法大幅度提升的问题,本文基于过渡金属
随着我国民航业的飞速发展,航班延误对旅客和航空公司的影响日益突出。由于导致航班延误因素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造成航班延误难以准确预测。因此,探索一种可以提高航班延误预测准确率的方法,对减少航班延误的影响、提高运行效率和探索航班延误的传播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以航班次衍生延误为切入点,对其进行定量评估和预测。首先,对历史航班数据进行降采样,提取与空域单元相关联的航班延误特征;而后,从历
甲醇是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的重要平台分子,具有高附加值和高应用价值。工业合成甲醇主要采用Cu/Zn O/Al_2O_3催化剂,通常采用共沉淀法来制备。然而,传统共沉淀制备的催化剂前驱体物相组成复杂,焙烧后形成的催化剂表面结构不均一,Cu/Zn O分布不均,Cu-Zn O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且反应过程中铜物种易团聚长大。含铜类水滑石作为前驱体经焙烧得到的复合氧化物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铜物种分散性好
固结磨料研磨抛光技术是在游离磨料研磨抛光技术的基础上换代升级的技术,其中树脂基固结磨料垫(FAP)由于其工艺简便、加工质量高等优势,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固结磨具,树脂基体特性对其加工性能影响巨大。本文从树脂基固结磨具的基体出发,考虑到组分是决定树脂基体特性的根本要素,而温度是影响基体特性的重要外因,因此从温度和组分两个方面对树脂基体特性及其对FAP的加工性能影响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设备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极端工况变得越来越普遍。设备中润滑油膜在这种极端工况下厚度减小,油膜过薄会导致设备关键部位润滑失效,油膜较厚会导致设备运转不稳定。油膜厚度成为判断设备能否安全运转的关键参数,因此对润滑油膜的测量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本文建立了基于反射系数法的共振模型和弹簧模型,仿真计算了两种模型的反射系数,结果和理论分析一致。将反射系数法应用于曲面油膜厚度测量,分析了
太原西山矿区是山西省内重要的大型矿区,区域内的滑坡灾害会影响矿区正常的生产活动,滑坡灾害发生后,进行滑坡区域识别对灾后应急救援和灾损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也被广泛应用在资源调查、应急救援和灾损评估等领域。由于滑坡灾害区域往往物质构成复杂、地表覆盖多样且不同滑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会造成较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滑坡信息提取中反而没有较高的精度。
深窄微槽通常应用于国防、民用等领域,其尺寸精度和表面完整性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微器件的使役性能。近年来采用微细铣削技术制备深窄微槽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技术被认为是一种高效、高精度和高柔性的微加工技术,但其存在刀具寿命短、加工表面完整性差等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激光—微细铣削复合加工S型深窄微槽的工艺方法,同时围绕该复合工艺开展了相关的理论和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使用COMSOL
煤或生物质衍生的酚类化合物,多以含低碳数烷基的混合酚存在。由于这些烷基酚的沸点十分接近,因此较难通过蒸馏、精馏分离方法将它们分离成单体。HZSM-5分子筛因孔道尺寸与烷基酚的分子动力学直径接近,以及良好的择形催化性能得到研究者青睐。然而,由于HZSM-5分子筛酸性位点的可及性差、规则微孔孔道结构致产物溢出速率低,产生积碳致催化剂稳定性较差,严重制约HZSM-5分子筛催化剂在烷基酚脱烷基反应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