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时“格物致和”思想新论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wwv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室南渡之后,杨时被东南学者共称为洛学正宗,其所创建的道南学派上接洛学,下启闽学,不啻为南宋儒学的开创者之一。但是历代以来,重视的一般都是杨时在儒学史上的地位,而对其学术则延续朱熹“只是说没紧要的事”的说法,研究的很少。本文的目的是论述杨时的格物致知思想以及其和整个思想体系的连接,以便能够更好的了解杨时的思想。本文正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以此说明杨时思想形成的必然性;其次从杨时的生平经历、求学历程来说明杨时的思想来源,杨时求学于二程之时,新学昌盛,佛教兴旺,杨时出佛入儒,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最后从格物致知的概念出发,结合格物致知理论的现实,简单介绍杨时继承二程的格物致知理论,继而形成自己的一套格物致知理论体系。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杨时的格物论。杨时认为张载的气是万物生成的本体,而气仅仅是一个天然的存在,理是作为最高本体而存在的,这符合杨时的哲学观。既然理生万物的方式已经解决,那如何在万物中求理,杨时将格物界定到自身,意为“反身而诚”,此时,“诚”的落实成为了杨时思想的根本。第三部分介绍了杨时的致知论。第二部分中杨时所说的“诚意”状态只能靠自己的身心体认,这便是“体中”,而“体中”的方法便是杨时及其道南学派的“道南指诀”,即是“体验未发以求中”。关于“中”、“和”,程颐和吕大临、苏季明早有讨论,并在相关概念上达成一致,杨时认为“体中”之法便是“喜怒哀乐未发之际以心体之,则中之义自见”,而同时杨时对体中的辅助方法予以了说明,即“诚”“敬”的功夫论,以诚敬来体中之后,使得体中之势能够贯穿未发己发。第四部分论述了杨时格物致知思想的历史价值,首先杨时调和二程、汇通众家,他汲取了北宋各家的理论精华与其格物致知理论之中,其次他连通四书、诠释经典,他连接了四书的主要内容,将诚意连接四书的同时,杨时形成了一套内求的政治求诚体系。
其他文献
电解催化氧化法能很好地降解高浓度有机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是一种高级氧化技术。针对L—乳酸精制残留液CODcr值约高达 14 0 0 0 0mg L的特点 ,本文对电解催化氧化处理L—乳
采用化学镀法制备出金属Cu包覆SiC的复合颗粒。按照一定比例配制化学镀液,控制施镀过程中体系pH值在12左右,施镀时间在20min之内,并改变装载量,制备出了不同包覆度的复合颗粒
目的观察针刺双耳尖穴位放血疗法治疗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中医称"火眼")的疗效评估。方法将30例患急性结膜炎的患者双耳尖穴位用毫针刺破皮肤,放血4~10滴,除临床症状严重
目的了解门诊中药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高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主要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3、5、7、9四个月的中医科门诊自费中草药处方和中成药处方
<正>一、国家监察体制的宪法意义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民监察委员会,还是1954年《宪法》体制下的监察部以及后来的监察体制演变,监察制度始终围绕限制公权力而展开,扮演
本文通过对100名国有大型建筑企业基层员工发放主观幸福感问卷和工作绩效问卷来对其主观幸福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婚姻状况的基层员工在生活满意度、正
取保候审是我国的一种非羁押性强制措施,与外国的保释在一些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处。外国的保释在适用上与品格证据紧密相连,但取保候审与品格证据的关系在我国体现得却很疏远。
目前,冠心病已成为现代医学公认的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其发生、发展、治疗、康复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心肌梗死发生后,产生抑郁症状的患者数大约占总发病患者数的33
当前社会,媒体处于十分激烈的竞争状态。虽然电视以其不断的技术更新来满足大众的需求,但也有其局限性。从传播便捷上看,它不如广播;从传播速度上说,它不及网络;从传播永久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