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跃式空间拓展模式下的山地城市的大学城规划研究——以万州区高教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man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城是知识经济时代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轴心。我国于1999年开始全国各地兴起大学城的建设,大学城一方面顺应和现实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推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和西部的快速城镇化,西部部分山地城市有大学城建设需求。  论文首先简述了国内外对于大学城概念的界定以及“主动构建型”大学城与“自然生成型”大学城分类,并分别阐述了其他两个关键词:山地城市和跳跃式空间拓展模式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确定论文的研究范围是山地城市空间上呈跳跃式拓展的主动规划构建的大学城的规划研究。  第二章回顾中西方大学城发展的历史,及规划建设的主要理论,选取我国大学城建设的典型案例分析阐述,并总结我国大学城规划的内涵要求和现状的问题。  第三章阐述了山地城市的空间结构布局的原则与类型、主要空间拓展形式及出现的阶段,总结了山地城市空间拓展的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前两章的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跳跃式空间拓展模式下山地城市的大学城规划的主要因素:大学城选址、定位、规模、道路交通、用地规划以及作为新城开发项目的策略,系统的阐述了每个因素的主要原则及策略。  第五章在明确了重庆市万州区高教园区规划属于跳跃式空间拓展模式下的山地城市的大学城规划后,探讨万州区高教园区规划中各个因素的把握原则、策略。  最后总结全文得出跳跃式空间拓展模式下山地城市的大学城规划中主要因素及解决路径,提出展望与不足。
其他文献
本文以河南省洛阳市东南象限的万安山为例,对其景观格局及优化进行研究。第一,从洛阳市万安山的实地调研入手,查阅关于城市边缘区以及景观生态规划的相关文献、研究著作,并收集关
重庆独有的人文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蕴育了源远流长的巴渝文化,同时形成了重庆山区城镇独有的空间形态特征,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对重庆历史文化遗产,尤
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建设中忽视地域文化的重视,农村新建区地方特色缺失,传统村落空间日益消逝。如何避免千村一面的农村建设,延续农村地域传统特色就显得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机构,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乡镇公共空间与乡镇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是人们公共活动的场
我国古镇经过了几千年物质和文化的积淀,形成了其独有的人文社会环境,是人类聚落的宝贵遗产,由于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古镇的人文景观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传统古镇的建筑陈旧,并
滨水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拥有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城市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经济上的强大,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使城市滨水地段的活力消失。福州作为海峡西岸的中心城市,丰富的内河
小城镇生态规划是建立在环境生态学基础上,以生态学及其相关的规划设计原理作为指导,对小城镇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开发建设作出的调控政策,从而调整原来不良的生态
学位
县域新村建设是在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主题目标下全面展开的,其具有新农村建设的全部内涵。新型社区、新型聚居点将成为村庄建
伴随着经济、社会、文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日渐增强。一些引领建筑潮流前沿的设计师开始不仅仅是玩弄建筑外部新奇的造型变化,而更多的是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