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州地区用电量的需求越来越大,广州电网供电量以5%左右的比例逐年递增。而随着需求的增大,电网的规模也在快速的扩张。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投产使用的110k V以上的变电站,从2010年的200座左右,到2019年已经达到400座左右的规模。随着变电站的增加,运行人员的工作量也大幅增加。因此,对于智能化变电站的需求日益强烈,对于二次技术自能化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现在投产运行的绝大部分变电站还是传统的变电站模式,智能化变电站也是这几年才开始投产运行,因此想要全面推行智能化变电站就是要全部改造传统变电站,这非常不现实。因此在传统的设备上进行创新改造是目前为止最为有用的手段。变电站里电气设备的继电保护原来都是单独一套保护,对于220k 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设备来说可靠性低,南方电网公司规程里面规定220k 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均要求配备两套独立保护,包括后备保护、非电量保护等。但是如果保护增加一套,相应的保护屏柜里压板的数量要增加接近一倍。一个配备了差动保护的220k V线路间隔的保护压板数量就有40个,同时保护压板的投退必须与一次设备的运行方式相一致,否则将出现保护据动或者误动。造成的后果很严重,严重威胁到人身、电网、设备的安全。变电站内保护压板的管理一直沿用传统的老方法,采用规章制度措施与技术措施,严格规定操作后核对压板状态,防止压板误投退;而在巡视方面,每次运行人员都需要使用大量时间和精力核对压板状态,防止与运行状态不一致导致保护误动作。即使有如此多的手段,每年都会有因压板状态不一致导致保护误动作的事件发生。现在无人值班站越来越多,为确保电网长期、高效、安全运行,对于运行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压板投退状态识别系统的使用迫在眉睫。本设计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对压板投退状态进行识别、判断,能够快速确认压板状态的投退位置,并与压板表核对,具有较高识别率,极大缩减了人工核对与日常巡视所使用的时间。利用移动设备对压板进行拍摄,将所拍摄的图像上传至计算机的压板投退状态识别系统。系统首先对状态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根据它们的特征进行分类、最后通过SURF算法和霍夫直线算法对压板投退状态进行识别并输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