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质量观即是个体对于生命意义、价值的理解以及对生活质量如何的主观感受,已有研究中表明,个体的生命质量观对自身的生命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根据近年来的报道,国内青少年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频发,自杀、校园欺凌等轻视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行为也时有发生。同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提及,十二到十八岁是青少年进行自我探索的重要时期,对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而高中生恰好处于这关键阶段,但由于国内高考体制的影响,升学、考试成为了高中生必须面对的主要“课题”,这就使得高中生缺乏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对自我进行探索,势必会影响到他们对于生命意义乃至人生价值的理解。由此可见,许多高中生的生命质量并不理想,对生命意义以及人生价值的认知也可能存在偏差,改善高中生的生命质量观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了解高中生生命质量观的内在结构及现状,是改善其生命质量观的前提,但目前的研究成果中缺乏针对高中生群体的生命质量观研究,因此,有必要编制相应的问卷,以探索其生命质量观的内在结构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寻找一个切入点。虽然家庭、学习、生活环境等因素都有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生命质量观,但通过文献资料的检索发现,个体的领悟社会支持对其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均涉及到对自身生命质量的评价和感受,与自身的生命质量观具有紧密联系,因此,个体的领悟社会支持极有可能是对其生命质量观产生积极影响的因素。基于此假设,本研究严格遵循心理学和统计学的原则,编制了《高中生生命质量观问卷》,以此为工具来探索高中生生命质量观的内在结构和现状,并结合《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来分析高中生的生命质量观与领悟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高中生生命质量观问卷》由精神信念、身体健康、物质追求、自我实现、人际交往、兴趣爱好、学业成绩以及心理健康八个维度构成,问卷的整体信度为0.953,各项拟合指标较好,具有良好的效度和较为稳定的结构,可以用于高中生生命质量观的测量。(2)高中生生命质量观整体水平适中,在各变量上:(1)男生在总体水平以及在兴趣爱好和身体健康两个维度上显著高于女生。(2)城市学生在总体水平以及在人际交往、兴趣爱好和学习成绩三个维度上显著高于农村学生。(3)独生子女在总体水平以及在身体健康、人际交往、兴趣爱好和学习成绩四个维度上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4)高中生的生命质量观总体水平随着年级的提高呈现一个明显的增长趋势,各年级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5)文科学生的总体水平显著高于理科学生,除物质追求维度外,在其余的七个维度上,两者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4)高中生领悟社会支持整体上处于中上水平,家庭支持维度的得分高于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在各变量上:(1)男生的总体水平显著低于女生。(2)城市学生的总体水显著高于农村学生。(3)独生子女的总体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4)高年级学生的总体水平显著高于低年级学生,其中高三年级与高一年级之间的差异最为显著。(5)理科学生的总体水平显著低于文科学生。(5)高中生生命质量观与领悟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领悟社会支持的三个因子对生命质量观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解释率达到58.7%,其中朋友支持的预测作用最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