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晶硅磨削过程中损伤演化的MD仿真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ba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晶硅作为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是集成电路(IC)常见的衬底材料,其加工质量又会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寿命。而单晶硅在加工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损伤结构。因此明确加工过程中损伤的产生过程,对于采取措施控制损伤进而提高加工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磨削加工作为单晶硅加工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对加工质量有很大影响。目前,对于单晶硅磨削过程中损伤的形成和变化过程还没有明确的解释,使用实验研究方法又无法动态观测晶体内部结构的变化。本文采用了分子动力学方法对单晶硅磨削过程进行了仿真。  首先,通过大规模单颗磨粒刻划过程明确了单晶硅内部典型区域内应力、结构、温度等的变化过程和相变以及一些参数,如加工晶向、磨粒半径等对加工过程的影响;其次,进行了多颗磨粒刻划的仿真,探究了两颗磨粒共同作用下应力、结构等的变化过程和不同磨粒间距的影响;最后,进行了单晶硅多次刻划过程的仿真和纳米压痕实验,探究了多次刻划过程中损伤的变化和控制,明确了目前的仿真和实验之间的差距,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及需要进行的改进。  单颗磨粒刻划过程中,研究了单晶硅中相对于磨粒前方以及前下方区域的应力变化过程,并通过配位数分析明确了在应力作用下不同区域内结构的变化过程。对比了不同磨粒半径下研究区域内的应力状态,从应力的角度解释了相同的加工深度下,使用较小磨粒半径能够获得损伤较小的表面。  多颗磨粒刻划过程中,重点探究了磨粒中间区域的应力、温度变化及应力作用下的结构变化过程以及损伤的分布情况。磨粒间距小,则磨粒中间区域受到的应力较大,并且温度较高,磨粒间距大,加工后表面中间区域的隆起较高,表面的平整性较差。  初次刻划后的表面主要由非晶结构构成,其硬度和弹性模量降低,对后续的加工会造成影响。仿真数据和纳米压痕实验测得数据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使仿真更加接近实际的情况,需要进一步扩大仿真的尺度。通过控制再次刻划的深度,已加工表面的损伤层可以稳定的去除并且不引起新的损伤结构,从而对损伤进行控制。
其他文献
[微观点]rn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针对部分动物品种存在交叉管理、重复界定现象,禁食野生动物必须科学厘清边界,提高可操作性.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并公布相关标准,加大宣传
期刊
“寓,寄也.”寓言,有所寄托、有所隐喻之言,即“它们讲述一系列前后连贯的事情还表明了另外一系列相关意思”.有论者认为,"经济学就像寓言
期刊
语文是使小学生可以掌握祖国语言运用的重要科目,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其它学科的重要工具,同时语文的素养的提高,也会带动学生行为举止的提升。新课标为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全
发动机作为汽车最主要的部件之一,是车辆行驶的动力来源,是车辆的心脏,车辆的大多基本技术性能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发动机的性能相关联。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对发动机的性能要求越来
乳酸氧化酶是一种能催化乳酸氧化的生物催化剂.据报道能催化乳酸氧化的酶有乳酸脱氢酶(LDH)、乳酸加单氧酶(LOD Ⅰ)、乳酸氧化酶(LODⅡ).乳酸氧化酶(LODⅡ)能催化乳酸氧化产
功率器件的散热问题成为制约该类产品发展的瓶颈,热积聚会改变元器件的工作条件,影响其产品性能,降低可靠性,缩短使用寿命。以大功率LED为例,它作为第四代固态光源,目前的光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可穿戴、交互式仿生机器人,由机械系统、动力系统、驱动系统、传感系统和信息分析处理系统等多个部分组合而成,具有结构精细、响应速度快和性能稳定等特
  近几年来,我国的风力发电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风电机组事故的频发,使人们对风电机组安全和可靠性的水平愈加关注。随着绿色能源的发展,风电机组当前的维修保障模式与
党的十六大后,全党兴起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潮。相信大多数人都学过了,但恐怕谁也不敢说学好了、理解透彻了。学过而没有理解深透,大概是一个普遍问题。这就引出
本论文从流感预防与检测的具体现状出发,重点解决流感病毒的快速诊断与早期预防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设计合成了A型流感病毒NP基因RT-PCR扩增引物,将扩增的NP基因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