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王轩《耨经庐诗集》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_BO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轩是清末山西著名的诗人、诗律学家、数学家、文字学家、地方文献学家、学者,一代宗师,张之洞抚晋时,择高才生别设“令德堂”,轩先兼讲席,后为专席,曾让人在令德堂中建四徵君祠,祀阎百诗、傅山、范彪西、吴莲洋。轩卒,“两院(令德堂、晋阳书院)士子群为刊石颂”,又“祀于晋阳书院之三立阁”,因“以蒙特召,议与四征君同祀”。《耨经庐诗集初编》、《续编》是其现存世较为完整的诗歌著作。不仅记述了他生平行事交往之实迹,而且凸显了其诗歌创作的“诗律学”特色,其诗歌作品之丰,当时评价之高,可谓引人注目。  以往对于王轩的研究,主要散见于一些零星论文,如山西大学李豫主编的《清季洪洞董氏文化论文集》中所收入的刘达科所写的《王轩初探》,文中对王轩的生平和著述情况进行了介绍,对他在诗歌声韵理论、诗歌创作实践和地方志方面的成就以及在晚清时应有的学术地位给以了充分地论证和肯定。2004年,《晋阳学刊》刊载了周仁山的文章《王轩:近代语境中的传统话语表述者》,作者从语言学角度表述了王轩的一些贡献和成就。除此之外,尚未见到国内外对其进行研究的其它著述和文章。尽管在《王轩初探》中对其诗歌进行了介绍和总体的评价,但对于其诗歌的本身的现存情况、版本情况、结集情况、与其所编撰的诗律学著作情况等均未提及,本论文就王轩《耨经庐诗集》的版本情况展开研究讨论,补充了以往王轩诗集研究之不足,这对于清末王轩的整体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学史料揭示之意义。  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王轩生平行事考略、《耨经庐诗集》初编和续编版本、《耨经室诗集》版本、《耨经庐诗集》与《耨经室诗集》版本比较、王轩的其它诗歌版本、结语。  论文的研究,对王轩现存诗作作了一次全面系统地整合梳理,既对作者的生平及其诗作的版本创作来源、创作原因、刊行时间、内容之同异、版本特色诸方面进行了首次详尽的考证论述,也为《王顾斋先生耨经庐诗集》全本的出版奠定了版本的选用和校勘的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当前电信传输资源管理和调度问题 ,提出了资源层次结构和资源调度一体化管理模型 ,采用自动、半自动和手动三种调度方式 ,以调度驱动资源 ,实现传输资源管理及调度一体化 ,降低调度工作难度 ,提高调度效率 ,对电信资源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高行健的戏剧开了中国实验戏剧的先河。1987年高行健居留法国之后,他的戏剧创作更进入鼎盛状态,直至如今,创作仍在进行时之中。高行健的每一部戏剧创作都是一次自我的颠覆,呈现出
学位
本文通过对中学生在华文书面语词汇偏误的分析,探讨了马来西亚华文书面语词汇异化的原因及规范对策。全文共分成六个部分。   引言介绍了选题的缘由、研究的现状及研究论题
学位
硕多岗河流过云南香格里拉,这条河流哺育着香格里拉的人们,在阳塘乡,这里的硕多岗河无比寂静,使人进入到放空冥想的思维空间,这里是摄影师扎西罗丹的故乡,而硕多岗河对于他而
随着工业PLC的广泛应用,对其关键数据备份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基于TwinCAT的XML读写功能,对机床的关键数据进行保存和读取,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力图从人文知识分子立场出发,秉持现代性批判眼光,以个案分析与总体把握的方式,对1990年代以来的散文创作进行考察,揭橥其中呈现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封建意识的复活(皇权崇拜
学位
麒麟神话起源于中国原始先民的灵物信仰与图腾崇拜,经过后世的演绎,使得麒麟形象及其文化内涵更为丰富和深刻了。作为图腾崇拜客体的麒麟,并不是现实中存在的动物,而是远古时期人
阅读理解是二语习得所涉及的众多领域之一。但是目前中国在校的大学生普遍被认为英语阅读能力比较差,同时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少。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研究分析中国大学生在
梁晓声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知青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洋溢着英雄主义、理想主义色彩。他用血泪书写了人的精神和尊严永不堕落的历史,那段历史中一代人心中难以抚平的创伤
作为一部文艺理论经典,《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意义是巨大而深远的。从时间上看,它上承革命文学和左翼文学,下启解放区文学和新中国文学,最大限度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