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治疗哮喘的对照研究及艾灸量感关系探讨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ait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热敏灸疗法是近几年来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研究的热点项目,主要是应用燃烧的艾条在患者体表进行探寻,探寻机体对灸热有特有感传现象的腧穴,进行持续性的悬灸,且维持至热敏现象消失,达到治疗患者疾病目的的一种创新性疗法。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是临床上呼吸科常见疾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约有1.6亿哮喘患者。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定义是: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cellular elements)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对于此一病证,西医以激素、β2受体激动剂、支气管扩张剂为主要治疗药物,对症状控制效果较好。中医以针刺结合艾灸、拔罐、发泡灸等疗法结合药物治疗本病,也可以起到一定治疗效果。西药药物目前多采用激素类药物控制,缺点是大多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且长期使用经济负担较大,并非能适应在所有患者群体;中医治疗必须有专业医师于在医院内进行诊治,且长期针刺治疗,患者易存在恐惧心理,会影响患者持续接受治疗的依从性。我们试图从传统中医疗法灸法中寻找一种方法,一种可让患者能从心理上接受,且方便、简单、无副作用,借由自己或家人的协助,就能长期自我保健应用的治疗手段。研究目的:采用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与西药舒利迭做对照研究,预期取得与西药舒利迭相近或相同的疗效,并为临床治疗哮喘治疗技术提供一个新的方案。观察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患者,治疗时的灸性感传与灸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内容:第一部分:系统整理了中医学对哮证、喘证的认识、发展、治疗药物及方法。了解现代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定义、病因及作用机制、临床症状。并对常用的检查方法、治疗手段、常规用药,进行探讨。评价两者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对于影响艾灸疗效因素与灸感与灸量的近代研究进行论述。对热敏灸在临床应用现状进行论述。探讨在经络说下热敏灸感传效应的意义,并对热敏灸灸量在近代热敏灸治疗的文献中进行观察。对热敏灸疗法的优缺点进行讨论,如艾烟的成分与作用,治疗过程人力的应用问题。第二部分本研究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优化方案研究的支持下,通过观察比较热敏灸疗法和西医内科用药舒利迭(50μg/250μg)治疗哮喘,观察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哮喘症状积分、肺功能等指标,评价热敏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作用。观察本课题治疗过程所产生的感传现象与灸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灸感的出现与消失是灸量饱和的依据,此疗法强调一定要使热敏的穴位灸量充足达到饱和,才能取得最好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全国多中心临床同期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分配采用中心随机化方法,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同意控制,随机分组结果采用中央随机系统通过网络发布。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2病例,经多中心随机分配入组,热敏灸组(治疗组)36例,舒利迭组(对照组)36例。热敏灸组有1例因随机取号操作问题没有纳入,治疗过程中,有3例脱落;舒利迭组有2例脱落,最终纳入统计病例热敏灸组32例,舒利迭组34例。治疗组实施热敏灸疗法3个月,每次治疗时间下限30分钟,上限90分钟,在这时间段内已经敏消量足则可完成治疗,治疗探查部位在背部足太阳膀胱经两外侧线以内,肺俞穴和隔俞穴两水平线之间的区域;前胸部第一肋间隙、第二肋间隙自内向外至6寸范围内。手持艾条,在探查到的热敏化腧穴中选取1个热敏化现象最为明显的穴位进行悬灸,每隔2分钟掸灰(时间不超过10秒)并调整艾条与皮肤距离,保持足够热度,以发生透热、扩热、传热和非热感觉等腧穴热敏化现象为标准。对已探查出的热敏穴逐个悬灸。患者初诊开始连续治疗8天,每日1次,第一个月内后22天保证12次治疗;后两个月保证每月15次(每日≤1次)。对照组采用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舒利迭50μg/250μg(沙美特罗50μg/丙酸氟替卡松250μg),每次1吸,每日2次,治疗3个月。疗效判定:观察周期时间点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肺功能(FEV1、PEF)和治疗前、3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及哮喘症状的情况。观察灸感与灸量关系的指标:1.有无热敏点;2.与传统经穴位置重合度;3.左右两侧位置是否对称;4.左右两侧灸感强度感受;5.激发热敏现象的时间(以一分钟以内,五分钟以内,及大于五分钟为分组);6.施灸于热敏部位,分为胸前、后背;7.灸感中最强烈的方向(分为:四肢、扩散、透热);8.对热敏灸疗法的接受程度(接受、一般、排斥);9.六种热敏现象的表现情况;10总的灸疗时间(灸量)。对于艾烟过大的解决方法,作者自制—可移动、收纳简便、费用便宜之排气装置,可以快速、大幅度的将艾烟排出室外,减少患者及操作者的不适。研究结果1.从性别构成情况来看,女性患有哮喘的比例稍高于男性。年龄大都集中在30-50岁之间,病程较长,可长达50年。2.主要为初中及高中或大专程度的教育水平,在事务认知程度都有一定水平,从烟酒接触比例来看,自我控制较好的,且对于用药或治疗依从性会有帮助。3.舒利组热敏灸组及西药组经过3个月,都能有显著疗效,疗效判定迭相当。长期来看,热敏灸疗法透过全身机体的调整作用,症状继续好转,在控制哮喘症状从部分控制变成控制的人数有增加趋势。4.男女在同样治疗方式及不同的治疗方式下,没有明显差异。可以说性别对治疗方式没有明显差异。5.体重、血压因素对于接受热敏灸及西药舒利迭的治疗及疗效,没有明显影响。但表示西药组舒利迭对心率产生作用,有一定的影响。6.从中医症状积分及个别症候评分来看,在总积分、全身症状、呼吸道情况、寒热、汗出、口渴等症候积分结果,两组在治疗3个月后,及治疗后6个月的随访期,积分都有改善,症状都能有所好转。两组间比较没有差异,两组的效果相当。7.两组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治疗后6个月组内比较,治疗前后比较哮喘症状积分都有显著改善,经过治疗3个月,西药治疗哮喘症状积分改善优于热敏灸组。治疗后6个月两组比较,作用相当。8.肺功能指标FEV1及PEF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及治疗后6个月的随访,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肺功能指标FEV1及PEF改善不显著。两组在肺功能指标PEF和FEV1的检测结果,两组的评价上相当。PEF治疗后6个月的检测结果优于热敏灸。9.西药组有一例副作用,主要产生咽部不适、声音嘶哑的症状,对症处理及教育如何用药后改善。热敏灸组未见明显副作用。10完成敏消量足的治疗,哮喘患者症状具有明显改善。且热敏现象激发率高。11.平均治疗时间为59.61±12.12分,结合本课题热敏灸患者治疗前后疗效结果结合判定,灸量达到敏消量足完成治疗具有疗效。12大多数患者可以在5分钟之内激发热敏现象,背部出现比例较胸前区高。13.最为明显灸感形式的比较上以往四肢方向最多。14.热敏化腧穴与传统穴位参照一致性较高72.8%;重合度高低并不影响与左右穴位位置对称情况及明显灸感方向的形式15.观察到半数的例次身体左右两侧对灸感的对称性是一致的。16.左右两侧感觉程度差异中以左侧较为明显。17.腧穴热敏化6大现象规律以多种一起出现,常见为透热、扩热、散热,少部分有非热感。18.灸量在前后部位没有差异,不受到热敏现象激发时间快慢及最明显灸感方向的影响。都可以见到透热、扩热、传热及非热感,并没有明显差异。结语热敏灸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疗效确切,与西药舒利迭效果相近,临床上可以推荐应用。敏消量足是疗效判断的标准。
其他文献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煤层自然发火十分严重,由自燃引起的矿井火灾严重威胁着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研究煤自燃理论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煤自燃首先要煤氧接触,发生物理吸附氧,
对于一个复杂的系统来说,模块之间的耦合度越高,开发的难度就越大,维护的成本也越高。倘若整个系统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那么这样的系统如何快速应对客户不
自从1968年英国伦敦的Ronan Point公寓因煤气爆炸而引发的连续性倒塌事故发生以来,尤其是纽约世贸大楼在“9.11”事件中的连续性倒塌事故发生后,引起了世界各国对如何保证建
目的探讨体位改变与血压、心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BIOLIGHTM69多功能监测仪测量178名在校师生在平卧位、坐位、立位、半蹲位4种体位时的血压和心率,并进行自身对比。同时,
目前,国内公路工程建筑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其承包价格战更是愈加激烈,导致施工企业利润大幅下滑和资金周转困难,企业面临极大的竞争压力,生存环境不容乐观。同时地方保护和行
改革开放至今,中小企业经过长足的发展,己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之源。中小企业是活跃经济的重要力量,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扶
协同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更是未来教育的主流。协同教育是一个综合的教育系统,主要由学校的协同教学、协同学习,家校合作三大部分组成,其主要的参与群体包括教师群体、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下,开展“教师指导下,学生主体参与历史校本课程开发”课题的可行性问题。第一部分阐明本课题提出的原因,在分析了研究性学习开展、校本课程
目的中医理论认为“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心气充足、脉管充盈与脉管通利,是维持心脏正常搏动发挥输血濡养作用的重要条件。心是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语言是文化的符号,语言文字记录文化,同时又反映着文化。一定的语言文字是一定社会文化的载体,在特定的文化轨道中,语言文字得以发展。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