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戏剧》(1976-1978)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性戏剧杂志和中国戏剧家协会的机关刊物《人民戏剧》的发展与变迁,彰显并影响着全国戏剧创作、戏剧评论和戏剧理论的方向。同时,作为特殊年代的文艺期刊,《人民戏剧》在刊载戏剧作品、戏剧评论,讨论重大理论问题的同时,也承担着宣传阐释党的文艺政策、方针,甚至直接为政治服务的职能。本文以1976—1978年的《人民戏剧》为研究对象,以“文革”结束为标志,分析“文革”结束前后《人民戏剧》在内容与题材、外部形态与栏目设置上的继承与变迁,同时指出与新时期戏剧的区别,突出华国锋执政时期《人民戏剧》的历史特点、意义与价值。作为“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之间的1976—1978年的《人民戏剧》,整体上呈现出既有历史遗留局限,又有文艺归正复位,发出新时期新变前先声的过渡特点。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人民戏剧》历史变迁及其停刊复刊历史背景的梳理。通过纵向梳理《人民戏剧》的历史变迁,理清刊物来龙去脉。透过对刊物停刊复刊历史背景的分析,突出特殊年代政治意识形态对文艺刊物的重大影响。第二部分以“文革”结束为标志,对比分析《人民戏剧》“文革”结束前后的主要内容与题材,探讨《人民戏剧》的推进演化过程,展现其过渡时期的特点。“文革”结束前,刊物主要内容与题材是:表现阶级斗争,特别是党内路线斗争,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和歌颂社会主义新生事物。“文革”结束后,刊物主要内容与题材发生了重大变化:揭批“四人帮”,塑造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反映三大革命现实斗争以及恢复上演优秀传统剧目,恢复戏剧艺术家名誉。第三部分通过毛主席语录、报道·调演、戏剧常识简介、戏剧随笔、戏剧创作及导表演经验、读者来信等具体专栏设置、专题活动的对比,展现《人民戏剧》外部形态在“文革”结束前后的区别与变化。通过对比可见,“文革”结束后,整体上坚持的仍是毛泽东革命文艺路线,但是开始淡化毛泽东文艺思想中工具论的一面,强化艺术规律的一面,正是这些差异,逐渐将“文革”文艺拨乱反正。第四部分分析《人民戏剧》的历史价值、意义与局限。1976—1978年的《人民戏剧》,其历史价值与意义在于通过这一时期的《人民戏剧》,可以考察“文革”末期、拨乱反正时期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这一特殊时期的戏剧运动、戏剧思潮、戏剧创作的变迁与转折,从而剖析华国锋执政时期文艺史的一个重要侧面。
其他文献
考虑航空母舰运动对于舰载机起落架着舰的影响,建立了舰载机起落架着舰时的动力学分析简化模型。给出了基于该分析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及相关参数的表达式,并采用龙格库塔算法对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特别是发生高强度大面积森林火灾之后,不但烧毁成片的森林,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原貌,而且还伤害林内的动物,
将于2010年6月在上海召开。(1)论文征集要求:论文所反映的信息和学术成果须是近年完成的;年会论文集只收录未曾发表的论文,本届年会文集收录的文章可另投其他学术期刊发表,文责自负
针对复杂机器人对象,充分考虑系统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在不确定保守上界己知情况下,设计了全局稳定的鲁棒自适应复合控制器。控制器设计在确保高品质控制的同时,避免或减少了参数漂
教学评价是一面镜子,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让学生看到真实的自己,了解自身优点,也能发现自身问题。然而我们的语文教学惯用"终结式"的评价方式,其本质是视结果而评,对学生在学习
<正>随着视听时代的到来,在视听为核心的感性主义形态泛滥的今天,影视业可谓空前兴盛。在影视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总是离不开文学那源源不断的养分滋养。就经典小说而言,其改编
在车辆驾驶稳定性控制优化问题的研究中,建立高效、能适应复杂路况的驾驶员模型,对于“人一车一路”闭环系统稳定性及汽车的主动安全性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稳定性,提出空间
在总结高中物理探究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任务所需要程序的特点不同,分析学生对任务处理的方式,将高中物理探究实验活动分为六类,并对学生完成探究活动的一般思
针对共享单车的不规范停放现象,将政府对企业和用户的双重管理行为纳入共享单车企业和用户的演化博弈过程中,构建双方关于共享单车停放问题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不同政府管理
中国大陆对于新月派作家的评价和接纳程度,最近开始有了相当的变化.迹象之一是:在50年代文学史上,被视为新月派主要成员而备受批判的沈从文,已从新月派中剔出,而予另眼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