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Beclin1与上皮间质转化分子标志物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o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已成为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对乳腺癌研究的逐渐加深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基于基因芯片技术,乳腺癌的分子分型被分为5型:管腔A型(Luminalsubtype A)、管腔B型(Luminal subtype B)、HER2过表达型(HER2 over-expressionsubtype)、基底细胞样型(basal-like subtype)和正常乳腺样型(normal breast-likesubtype)。但由于基因芯片技术的推广范围尚有限,临床上常根据ER、PR、Her-2进行分型。其中,三阴性乳腺癌(ER、PR、Her-2均为阴性)大部分与分子分型中的基底细胞样型(basal-like subtype)乳腺癌重合,故Falck AK等建议分型中使用三阴性乳腺癌代替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  乳腺癌的分型与临床治疗及预后有密切关系。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等。除此之外,内分泌治疗适用于激素受体阳性(Luminal A型、LuminalB型)患者;生物治疗如曲妥珠单抗注射液分子靶向治疗使用于Her2过表达型患者;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因激素受体及Her2均阴性,治疗以手术、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为主。乳腺癌四种临床分型中Luminal型(LuminalA型、Luminal B型)预后最好,三阴性乳腺癌如经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等不能达到临床缓解,则预后最差。  1998年,Liang等发现,Beclin1基因与酵母细胞的自噬相关基因atg6同源,是一个自噬相关基因。它参与自噬起始过程并能促进自噬泡的形成。Beclin1还具有停滞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凋亡、预防细胞基因组突变和炎症扩散等作用。另外,Beclin1还可以参与细胞的凋亡过程,它能够与Bcl-2、Bcl-xL等Bcl-2蛋白家族抗凋亡蛋白结合而发挥作用。除了上述作用外,有研究认为,Beclin1在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为:Beclin1可以增强化疗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或自噬性细胞死亡,从而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另外,研究发现,对乳腺癌MCF-7细胞稳定转染Beclin1基因可以导致细胞自噬增加,体外增殖能力和体内成瘤能力降低。因此,目前将Beclin1作为一个候选抑癌基因。此外,Beclin1和一些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关系密切。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一种转化现象,它指的是具有极性的上皮表型细胞转化为具有移行能力的间质表型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伴随着细胞外基质组分大量产生,而转化后的细胞对凋亡抵抗性较正常细胞增强,细胞粘附性较正常细胞降低,而迁移和侵袭能力较正常细胞增强。EMT表现为上皮性标志分子E-cadherin表达降低和间质性标志N-cadherin等表达增高。 EMT在肿瘤的发生和疾病的发展等过程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也有研究发现,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的乳腺癌细胞不仅表现为细胞表型的变化,还伴随着乳腺癌干细胞比例的相应增多,认为上皮间质转化可诱导乳腺癌细胞发生干细胞化现象。  容易发生远处转移是肿瘤细胞重要的生物学特征。相关研究认为,肿瘤组织中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的细胞数量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及肿瘤的复发关系密切。通过临床研究发现:乳腺癌患者主要表现上皮分子标准物如E-cadherin的表达减少甚至缺失,而循环肿瘤细胞主要呈现为间质表型,其N-cadherin表达增高。通过改变肿瘤细胞表型而增强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这一上皮间质转化现象,导致肿瘤的复发和远处转移机率增加。  不论在生理还是病理情况下,自噬和上皮间质转化均是常见的现象,在疾病发生和进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研究将两者联系起来。有研究认为,抑制自噬可以显著抑制小鼠肝癌发生肺转移的机率,却不能降低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和转移能力以及抑制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也有研究发现,DEDD可以逆转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的过程,并且自噬激活在此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也有研究发现,上皮间质转化过程可使肿瘤细胞产生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诱导的细胞溶解抵抗,而自噬可能参与这一过程;而抑制自噬却可使发生了EMT的肿瘤细胞恢复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诱导的细胞溶解的敏感性。由此可见,在肿瘤研究中,自噬和上皮间质转化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Beclin1是一个自噬相关基因,并且Beclin1和EMT的关系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较少,这提示我们需迸一步加深对Beclin1和EMT的关系在乳腺癌中的研究,并探讨其可能带来的临床意义。  目的:本文拟通过临床收集的乳腺癌组织及其相应正常乳腺组织,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检测Beclin1和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分子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的表达情况,分析Beclin1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及Beclin1的临床意义。  方法:1.将临床收集的新鲜乳腺癌及其相应的正常乳腺组织标本通过固定、包埋、切片、脱蜡及复水、抗原修复、过氧化氢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胎牛血清白蛋白封闭、一抗4℃过夜、二抗、DAB显色、苏精复染、封片等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Beclin1、E-cadherin、N-cadherin进行蛋白定性分析,观察Beclin1、E-cadherin、 N-cadherin的分布情况;  2.提取组织总蛋白,BCA方法测定蛋白浓度,配置浓缩胶及分离胶,经待测样品上样,80V恒压40min后转120V恒压跑完,200 mA恒流转膜,胎牛血清白蛋白封闭,一抗4℃过夜,二抗,Odyssey近红外成像系统扫膜。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Beclin1、E-cadherin、N-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  3.Trizol法提取组织总RNA,经逆转录得到稳定的cDNA,按照SYBR(@)Premix ExTaqTM(Tli RNaseH Plus)说明书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相对于正常乳腺组织其Beclin1、E-cadhenn、 N-cadherinmRNA的表达量;  4.通过回归分析,探讨蛋白水平上Beclin1和EMT的关系;  5.将乳腺癌组织中的Beclin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和临床病理特征(年龄、组织学分级、ER、PR、Her2、Ki67及TNM分期)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1.Beclin1定位于胞膜、胞质,以胞质为主;E-cadherin定位于胞膜、胞质,以胞膜为主;N-cadherin定位于胞膜、胞质,以胞质为主。  2.Beclin1、E-cadheri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N-cadheri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Beclin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量为5.531±0.848,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量为7.871±0.817,Z=-5.431,P<0.001;E-cadheri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为1.257±0.142,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量为2.885±0.294,Z=-4.904,P<0.001; N-cadheri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为0.802±0.072,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量为0.419±0.0485,Z=4.453,P<0.001。  3.Beclin1 mRNA和E-cadherin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N-cadherin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Beclin1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为2.194±0.502,比正常乳腺组织的5.637±1.445表达下调,Z=-6.806,P<0.001;E-cadherin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为2.647±0.717,比正常乳腺组织的6.538±2.045表达下调,Z=-5.088,P=0.0093;N-cadherin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为6.501±0.741,比正常乳腺组织的3.860±0.955表达上调,Z=5.928,P<0.001。  4.Beclin1蛋白是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的保护因素,Beclin1蛋白与Her2、Ki67、TNM分期均存在负相关关系(P值均<0.05),而与年龄、肿瘤分级、ER和PR无相关关系。  5.Beclin1可作为临床上乳腺癌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结论:无论在蛋白水平还是mRNA水平,乳腺癌组织中Beclin1、E-cadherin表达均较正常乳腺组织下调,N-cadherin表达较正常乳腺组织上调;Beclin1蛋白是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的保护因素;Beclin1蛋白与Her2、Ki67、TNM分期均存在负相关关系Beclin1蛋白可作为一个预后指标,为临床判断预后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摘 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还有很多,但各种途径都离不开教师,因为教师是培养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自己的思维首先要有创造性,所以教师应不断学习、勤“换脑筋”,还要尊重学生、淡化权威意识,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换脑筋;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3-0181-01  面对
对35例妇科肿瘤患者以年龄,月经期与35例健康女性配对,测定了尿中人表皮生长因子ⅰhEGFⅱ和血清雌二醇ⅰEⅱ、孕酮ⅰPⅱ水平.发现在子宫内膜癌及绝经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
摘要:摩擦力的学习一直是技工学校学生比较头疼的问题,但是该部分内容是物理课程的开始,如果刚开始就让学生失去信心或者兴趣,后面的学习效果将不会理想。文章就摩擦力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方法进行剖析和探讨,强调了学生为主体,按照学生认知的渐进性进行教学。  关键词:摩擦力;学生  “摩擦力”一课是技工学校物理课程第一次课内容,属于力学部分的一个难点,也是学习力学的一个基础、基石。对于我们技校的同学来说,要学好
一块一块不起眼的泥巴,经过一系列的工序,变成了精致又美丽的陶瓷艺术品,陶瓷文化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许,一件陶瓷作品已经蕴含足够的道与艺,能够领悟精髓
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也是英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然而在英语教学中,通常会遇到这样的难题:一部分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无法继续学习,学习成绩
1.胃癌形成与Bcl-2、C-myc、P53三种癌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Bcl-2基因和C-myc基因可能主要在癌变早期起一定的作用,而P53基因突变出现较晚可能与细胞的癌变和胃癌的进展有关,P
该文针对中学与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尝试改革,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即在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对教学受众的预设、对教学情境的创建等方面,来激发教学
摘 要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推进,教育机构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作为素质教育实施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受到了社会各界及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却存在一定的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对于学生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鉴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和教学问题,并对问题的解决策略进行了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