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技工学校“摩擦力”教学

来源 :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remsl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摩擦力的学习一直是技工学校学生比较头疼的问题,但是该部分内容是物理课程的开始,如果刚开始就让学生失去信心或者兴趣,后面的学习效果将不会理想。文章就摩擦力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方法进行剖析和探讨,强调了学生为主体,按照学生认知的渐进性进行教学。
  关键词:摩擦力;学生
  “摩擦力”一课是技工学校物理课程第一次课内容,属于力学部分的一个难点,也是学习力学的一个基础、基石。对于我们技校的同学来说,要学好它难度是比较大的。一方面同学们基础比较薄弱;另一方面,虽然同学们对于摩擦力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固有的知识结构中还存在一些缺陷,比如:1.现实世界处处存在摩擦,学生对于零摩擦没有感性认识;2.对于固体能产生相应的摩擦学生有一定的了解,而对液体、气体存在摩擦缺乏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心不宜放的过高,应关注学生的“知识最近发展区”,调整教学内容、步骤和设计教学方法,达到学习目标要求,也使我们的同学们尝到经努力后“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下面我就几个课堂重点部分谈谈我的看法。
  循序渐进的原则,调整教学顺序
  摩擦力这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静摩擦和滑动摩擦两部分。在教材中,是先静摩擦,再讲滑动摩擦。但我认为,教学顺序应变为先讲滑动摩擦,再讲静摩擦。这样才能体现新大纲中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因为,静摩擦明显比滑动摩擦难得多,主要表现在:(1)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上,产生滑动摩擦力的必要条件是相对运动,而产生静摩擦力的必要条件是相对运动趋势,判断物体有没有相对运动比较容易,但判断相对运动趋势就比较难,因为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仍保持相对静止。(2)在计算摩擦力大小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计算,但静摩擦力的大小没有公式可用来计算,在高中阶段只限于应用二力平衡间接地得出静摩擦力的大小。
  学生探究活动,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滑动摩擦定律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本节的重点,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摩擦力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学生有的说与速度有关,有的说与面积有关,有的说与重力有关,有的说与质量有关,有的说与运动方式有关,有的说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教师给出实验器材,让学生分组讨论出实验方案,选几组在全班交流,修正实验方案,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实验方案上给出改进后的实验方案,改进传统的用弹簧秤直接拉物块的做法:如图1所示,把定滑轮固定在水平台面右端的竖直墙壁或挡板上,弹簧秤通过细绳与滑块相连接,粗糙的厚白纸放在滑块与水平台面之间,抓住厚白纸的左端向左水平匀速拉动,此时,弹簧秤的读数恒定;用毛巾换下厚白纸,重复上述实验步骤;保持滑块与接触面的情况不变,在滑块上面放一重物,再做一次对比实验。此组演示实验能较好的说明滑动摩擦力的有关问题。改进后的实验有下述优点:(1)弹簧秤上的读数易于观察,避免了直接拉动滑块时弹簧秤示数的不稳定性。(2)相对台面静止的滑块,滑块受到的是白纸对它的滑动摩擦力,这样能使学生较为完整地掌握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学生在通过实验、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最后进行评估交流。整个过程全放手得学生,由学生亲自体验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教师只起引导组织作用。
  巧妙转移,引入新课题
  引入课题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成功地引入课题,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学生迅速带入物理情境之中。一般说来,引入课题的技能有以下几种:(1)情景引入(2)实验引入(3)讲述史实引入(4)复习引入
  1.引入摩擦力
  摩擦力定义的引出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这节课可以先采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播放人和马驹在冰面上滑倒的录象;然后在拧紧的瓶盖上涂上润滑油,让班上力气较大的学生拧开(学生不容易拧开);再用细线拴住重物,让学生不打绳结,而将重物挂到木棍上。学生从这些实践中发现问题,为什么在冰面上容易滑倒?为什么涂上润滑油的瓶盖不容易打开?为什么拴有重物的绳子在木棍上多绕几圈就能挂住,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接着学生列举日常生活生产中摩擦力的事例,学生讨论、分析摩擦力的共同特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特点,给摩擦力下定义。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2.由动摩擦因素表引出一些实际应用
  在介绍了动摩擦因素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中的动摩擦因素表,并提出两个问题:(1)哪两种材料之间的动摩擦因素最大?(2)哪两种材料之间的动摩擦因素最小?学生回答:最大的是橡皮轮胎与干路面,最小的是钢和冰。由前一个问题,教师可以加以描述,为什么汽车轮胎要用橡胶制成,而在雨天行驶车速不能太快。后一个问题可以这样描述,在北方为什么可以使用雪橇。
  3.由滑动摩擦力引入到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学习的难点,采用合适的方法引入是非常必要的。我认为采用例题引入的方法比较合适。
  例1 如图2所示,一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有一水平向右的推力作用在物体上,F推=30N,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的大小。
  对于这道例题,有些同学会使用刚刚学到的滑动摩擦力公式f=μFN,得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80N,也有些同学发现这个答案有问题,并根据二力平衡得出摩擦力大小是30N。此时教师可以引入静摩擦力的概念:由于得出的滑动摩擦力大于推力,物体其实并没有滑动,仍然静止,只是我们可以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求摩擦力,并且这时的摩擦力成为静摩擦力。通过这道例题,可以顺利的引出静摩擦力的概念,而且纠正了计算静摩擦力大小的典型错误。
  4.过假设法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静摩擦力是本节内容中的难点,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是学生遇到的普遍难题。在此可以使用假设法。
  例2 如图3所示,人用水平向右的推力在水平地板上推箱子,箱子保持静止。判断静摩擦力F的方向。
  分析: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学生遇到的问题是,相对运动方向容易判断,但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却不容易判断,原因是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却没有相对运动。这时可以运用假设法。本题中,假设箱子与木板之间光滑,则箱子在水平方向上因受到推力而向右运动,这说明箱子相对于地板的运动趋势方向是水平向右,则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箱子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即水平向左。
  结论
  本节课围绕着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展开, 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实验研究。在认识几种摩擦力时,应该在具体的现象和实验基础上,进行比较归纳。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时,也要通过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逐步研究,并归纳得出实验结论。判断静摩擦力方向这一难点,也通过实验得到突破。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索、科学研究的能力。
  摩擦力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的难点,教学中要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适当的教学要求,较深的内容可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步解决。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腹腔注射LPS构建经典的脓毒症模型,采用Western Blot、Real timeRT-PCR、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免疫共沉淀、酶活性检测等方法和技术,阐明脓毒症大鼠脑组织氧化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学生的发展了。本文就从教材和学生个性特征两个方面加以分析,探究新时期,新形势下适合学生发展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3-0180-01  新课标指出,新课程下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的能力
目的:研究拟应用上述鼻阻力测压(RM)、声反射鼻腔测量法(AR)客观检测技术评价鼻中隔偏曲患者外科治疗前后鼻通气功能改善情况,从而探讨鼻声反射测量法及鼻阻力测压法这2种鼻腔
语文教育价值取向包括“人文取向”和“工具取向”,但是有些教育专家指出,小学语文教育过分强调人文或教育,从而出现主次颠倒,使得小学教育变得本末倒置。无论怎样开展课堂教学,《
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基因多分子水平的变化.在正常胃粘膜癌变的不同阶段可能均有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改变,而细胞核活动性也可能有不同的变化.肠化生作为
摘 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还有很多,但各种途径都离不开教师,因为教师是培养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自己的思维首先要有创造性,所以教师应不断学习、勤“换脑筋”,还要尊重学生、淡化权威意识,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换脑筋;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3-0181-01  面对
对35例妇科肿瘤患者以年龄,月经期与35例健康女性配对,测定了尿中人表皮生长因子ⅰhEGFⅱ和血清雌二醇ⅰEⅱ、孕酮ⅰPⅱ水平.发现在子宫内膜癌及绝经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