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福建省生产建设项目逐年增多,人为引起的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如何进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科学监管显得十分必要。传统的水土保持监督主要依靠各地的水土保持监督站人员现场督察为主,由于水土保持监督检查人力和技术手段有限,现场检查任务繁重,很难及时掌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如何有效进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监管成为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3S”技术由于具有观测范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福建省生产建设项目逐年增多,人为引起的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如何进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科学监管显得十分必要。传统的水土保持监督主要依靠各地的水土保持监督站人员现场督察为主,由于水土保持监督检查人力和技术手段有限,现场检查任务繁重,很难及时掌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如何有效进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监管成为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3S”技术由于具有观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获取信息手段多等特点,在水土流失监测中具有比传统地面监测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性,但目前国内有关“3S”技术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中的应用研究很少,尚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鉴于此,本研究以生产建设项目较多的全国百强县福建省南安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南安市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通过资料收集和影像解译,分析南安市2010年-2016年不同生产建设项目类型以及扰动地表动态变化;通过遥感图像分析和现场复查对比,研究利用遥感图像解译分析生产建设项目生态流失的精确度;利用“3S”技术对南安市10个重点项目的水土保持监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落实情况及效果,剖析目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探索“3S技术”在生产建设项目监管中的应用。同时,结合新形势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需求,从提升福建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效能角度,提出福建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创新模式,为全面提升福建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能力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3S”技术分析,南安市2010年-2016年生产建设项目有194项,其中公路建设项目最多,其次为房地产建设。项目数大于10个的还包括加工制造、社会事业建设、其他城市建设、小型水利工程和露天非金属矿等。生产建设项目中露天非金属矿造成的扰动图斑个数最多,占生产建设项目总数的24.00%;其次为房地产工程和公路工程,各占16.57%;加工制造类项目占16.00%;其他城建工程占8.00%;社会事业类项目占6.86%;工业园区工程占4.57%;涉水交通工程占1.71%。(2)利用“3S”技术对不同类型生产建设项目的遥感图像分析和现场复查对比表明:公路工程、引调水工程、涉水交通工程的遥感解译精度达100%,房地产工程解译精度达95.45%,露天非金属矿项目解译精度达94.12%,这些工程遥感解译精度较高。但堤防工程遥感解译精度仅50%,易错分为引调水工程;加工制造类项目解译精度58.82%,易错分为露天非金属矿。这说明利用“3S”技术遥感图像分析生产建设项目相对还是较准确的,是可行的。(3)利用“3S”技术可以宏观监管区域内生产建设项目分布情况,掌握区域内生产建设项目扰动类型,及时发现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情况,提高监管时效性,实现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监管。(4)利用“3S”技术对10个重点项目进行了水土保持监管分析,表明“3S”技术可对重点项目水土保持情况进行全方位了解,避免因检查缺漏而产生水土流失危害。同时打破常规的监督检查方式,弥补因生产建设项目数量多、现场复杂、监管工作量大、执法人员不足而造成监管缺漏问题,提高监管工作效率。(5)“3S技术”在南安2010年-2016年生产建设项目监管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利用“3S”技术可以实现数据和信息共享,实现上下联动,共同监管。同时,及时获得高精度影像图将是实时监管的必要基础,各级水土保持管理机构每年可利用“3S”技术成果进行生产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后续监督检查和执法,督促未批先建项目、违规生产建设项目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进行查处和整改,实现对生产建设项目“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共同监管”的目标,有效的减少因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总的来说,“3S技术”应用是值得福建省大力推广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新模式。
其他文献
森林土壤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主体,在森林生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是森林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状况的关键指标,而森林土壤酶是土壤生物化学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因此这二者将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维持与调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日益显著,对森林生态系统将产生重要影响,也必将深刻影响着森林土壤的各个组成部分。但目前有关模拟温度变化对亚热带森林土壤养
当下,各类新型橄榄深加工制品如橄榄汁、橄榄茶等深获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加工副产物-橄榄果渣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成分,但大都做废弃物处理,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更是一种资源浪费。合理利用橄榄果渣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负荷,增加经济效益是橄榄加工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橄榄果渣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复合酶处理,发酵制备橄榄果醋,实现橄榄果渣的增值利用。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复合酶解处理
天然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能够高效、特异地催化各种生理生化反应,与食品检测、食品分析、食品组分等方面相关。例如酶的传感器可以用于食品中重金属离子、添加剂和农药残留等食品污染物的检测,具有灵敏度高、耗时短、特异性好等优点。但是天然酶易变性、含量少、价格昂贵等特点限制其在食品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纳米酶具有成本低、易储存、稳定性好、制备简单、表面结构可以灵活改变、催化活性好等优点,有效弥补了天然酶的不足,
秀珍菇在20世纪90年代从台湾引进至大陆地区,因其肉质脆嫩,味道鲜美且还富含蛋白质、纤维素等而深受喜爱。秀珍菇的抗氧化、抗癌以及调节免疫活性等生物功能也逐渐被开发利用。但对秀珍菇线粒体基因组研究报道较少,其中线粒体基因组组成未见报道。线粒体是真菌的“动力工厂”,能够进行氧化代谢实现能量的转化,参与三羧酸循环形成ATP等,是真菌中一种重要的细胞器。线粒体基因有自己复制转录方式与遗传模式,本文就秀珍菇
中国菜肴赢得埃塞俄比亚人的青睐,究竟靠的是什么呢?Zhou Tao, a 34-year-old native of Beijing, runs a restaurant named Xinjiang Restaurant Zhua Fun in Addis Ababa, offering a variety of Chinese cuisine focusing on Xinjiang c
音乐课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教学活动,音乐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幼儿的音乐素养和教学质量,可以使幼儿在音乐教育中得到自我熏陶,同时也能不断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提高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从而使幼儿形成自己的音乐素养。一、当前幼儿音乐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一)教材缺乏侧重点和针对性
紫化茶树是一种特色的优异茶树种质资源,因其富含花青素、色彩独特且保健性强而备受关注。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由多基因家族编码,是花青素等多酚物质合成途径的起始酶,对其合成具有调控作用。本研究以高花青素紫化茶树武夷奇种C18为试验材料,主要研究结果阐述如下:(1)以紫化茶树武夷奇种C18茶树为材料,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CsPAL基因的cDN
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由于缺乏连贯性,大部分油茶林栽培管理水平低下,处于低产状态。油茶是以果实为最终目的的树种,而果实产量与土壤养分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全面了解土壤各种养分状况、养分吸持和合理施肥是改变油茶低产的重要措施,是争取油茶高产、优质、高效的必由之路。本文以油茶饼粕为材料,分别在300℃和600℃条件下热解为生物炭以及发酵为有机肥,研究不同温度油茶饼粕生物炭和有机肥基本性质的差异。土
目的:本文给小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建立免疫应激模型,通过检测相关指标,研究太子参茎叶多糖(Radix pseudostellariae stem and leaf polysaccharides,RPSLP)对免疫应激小鼠可能的保护作用机理,研究结果为太子参茎叶多糖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75只KM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只。空白组、模型组小鼠灌服双蒸水;低、中、高3个太子参剂量组小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享誉中外。如何将中国菜品名称准确地翻译成英文在国际间交流中凸显出重要地位。文中笔者以中国的川菜为例,简要阐述了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对中式菜肴英译的影响,分析了中西方饮食文化观念以及菜肴命名方面的差异,试图发掘目前中式菜肴英译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结合具体的实例对中式菜肴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做出了归纳总结。论文分析和探讨了中国饮食文化和菜肴英译的关系问题,当今,翻译者应该借鉴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