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街区生活——新城市主义影响下的街坊式居住社区探析

来源 :山东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g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住问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为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居住空间进行着不懈的探索。我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阶段,居住空间建设也是城市土地的主要利用方式。因此,探寻适宜的城市居住空间建设方式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 在当今我国城市居住空间的开发建设中,占主导地位的规划模式是封闭式的“居住小区”。随着小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所引发的问题和矛盾也日益凸显,对社区自身及城市的发展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而且,伴随着居住主体的多元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城市居住空间被赋予了更加多样和复杂的功能,其规划模式也逐步趋向于多元化。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新城市主义影响下的街坊式居住社区正是其中一种新的探索。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社区规划方面的先进理论--新城市主义,结合我国传统的城市居住空间组织结构形式--街坊,新城市主义影响下的街坊式居住社区是以生活街道为引导的、由多个居住街坊组成的城市居住空间,采用“街坊封闭、社区开放”的管理方式,兼有开放与封闭的特点,融合了居住、商业、办公、娱乐等多种功能,协调了社区与城市、居住与生活的关系。本论文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地调研资料的深入研究和整理,对这一模式的产生、发展做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并分析了其规划要素,以期能给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房地产项目的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论文第一章首先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的基本理论与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对新城市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思想内涵、设计原则、社区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全面的介绍,并对其的先进性与局限进行了探讨。第三章回顾了我国城市居住空间的历史演变,对封闭式“居住小区”的不利影响做了深刻的思考,继而提出了新城市主义影响下的街坊式居住社区的概念,并对国内的优秀实例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对新城市主义影响下的街坊式居住社区的规划要素进行了研究。第五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新城市主义影响下的街坊式居住社区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生活模式和家庭人口结构的改变,居家养老模式将面临挑战,机构养老模式将被更多的老年人及家属所接受。养老设施的公共活动空间作为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重要载体,其空间品质直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日益增长的同时,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多,如城市拥挤、工作忙碌、生活繁杂等。以至于城市中的人们与自然之间的距离愈演愈远,身心承受着双重压力。引
近年来,关于能源的问题越来越被世界所关注,而建筑市场作为最大的能源消耗群体,其能源消耗问题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住宅作为人们安居乐业的关键所在,作为其承载主体的住区也
本论文选取建筑系馆为研究对象,以设计教室和公共交往空间为研究的重点空间,提出了从人的行为与心理的角度研究新时期建筑系馆的人性化空间的设计理念。 文章最初通过对现代
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矛盾,针对目前中水回用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将生活污水再生技术引入每户家庭,研制出一套新型的住宅户式节水系统。 户式节水系统实现了洗、浴废水重
中国现代建筑正处于传统回归的萌芽期,中国现代建筑师开始探索在中国现代建筑中表达传统建筑文化的方法。然而闭门造车不免会走弯路,学习和借鉴是必要的。在这一课题上世界不乏
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与之相伴的地产开发活动也变得越来越活跃。沿海地区及海岛的大规模建设,使“海岛开发”这个词炙手可热。虽然海岛拥有着优越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和开发价
多年以来,全国各地建造了大量的住宅,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由于贫富差距拉大,出现了很多的低收入者。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收入偏低,居住条件较差。建造低收入者住宅,有
随着人们对住宅舒适性要求的日益提高,以追求节能、舒适、健康、高效的住宅室内热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点。在寒冷地区,为改善室内居住环境,居民自发地将阳台封闭或者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