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中的统一:约翰·邓恩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w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邓恩,英国17世纪最著名的诗人之一,玄学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才华横溢且多产的作家,其作品包括爱情诗,哀歌,讽刺诗,宗教诗,散文,布道文等。阅读邓恩的作品,读者不难发现矛盾是他生活和作品一大特点,尤其是对女性的矛盾态度。在他的许多诗歌中,女性时而是天使,神圣不可触及;时而是妖妇,美丽却不忠诚;时而顺从如男性的附属品可以被随意抛弃;时而又可与男性平起平坐,独立且自信。总之,在他的诗歌中,邓恩没有给读者一个完整且统一的女性形象。通过对邓恩爱情诗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本文旨在更全面多层次的了解邓恩矛盾的女性观,爱情观,形成的原因及其独一无二的化解方式。笔者发现,邓恩许多作品都充满着对女性矛盾的态度,这一矛盾态度的形成有其个人的,社会的,文学的,宗教等的原因,但是,最后邓恩为其矛盾的女性观爱情观态度寻求到了一个统一的理想的境界,在此,他赞美神性与人性结合的理想伴侣也找到了灵魂与肉体结合的理想爱情,以此化解了自己矛盾的女性观爱情观。本文首先分析了邓恩作品中不同的女性形象,然后挖掘其矛盾女性形象形成的原因,主要从他人生经历,宗教信仰变化,文艺复兴思潮以及邓恩自身的反抗精神这四方面展开,最后分析了邓恩独特的矛盾解决方法的本质。希望本文对邓恩及其作品的解读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其他文献
我们已制作了一种非离子化能量损耗(NIEL)光谱仪实验架,本来打算在MIR宇宙空间站进行飞行试验,由于后来取消了飞行,就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实验室中试验了该光谱仪实验架.
女性及男女关系是乔叟最常探讨的话题,因此论者们对他的妇女观一直颇感兴趣且对此争论不休。从本论文的文献综述可以看出,许多论者认为乔叟对于女性抱有同情,而另一部分论者
反拨作用通常是指考试对教学产生的影响,是衡量语言测试的社会质量标准。根据其影响的性质和程度,分别有正反拨作用和负反拨作用。国外对反拨作用从理论到实践进行过大量研究。
《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1861)是查尔斯·狄更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小说建构了一系列二元对立如“自我/他者”,表现出了狄更斯作品中隐含的帝国主义思想。《杰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西方哲学语言论转向和翻译理论界的“文化转向”将译者主体性研究提上了日程。阐释学和接受美学中关于文本的开放性和阐释的不可穷尽性理论对译者的主体作
同义反复是一种特殊且有趣的语言现象。在一个同义反复话语中,其主语和宾语由相同的语言成分组成,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词组。虽然这种语言表达形式看起来没有表达任何新的
在二语学习过程中,歧义现象不可避免。二语学习者对歧义现象的态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学习效果,影响到包括听力理解力在内的多种语言能力的发展。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对歧义容忍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构式语法和心理空间理论为理论框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试图从认知视角对英汉比较关联构式中的“The Xer the Yet”和“越X越Y”两个构式进
利维斯曾评价说《诺斯托罗莫》是康拉德“再现异域生活的最高成就”;评论界也将《诺斯托罗莫》推举为康拉德最伟大的作品。在主题方面,Eloise Knapp Hay认为《诺斯托罗莫》甚
尽管幽默理论研究和翻译理论研究都已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学科,幽默翻译这门综合学科却没有引起翻译学者们的足够重视,对幽默翻译理论进行研究的著作寥寥无几。为填补这一空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