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中的村规民约治理效能问题研究--以豫东S镇为例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UIXIAOFENG2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复杂的乡村社会,如果其治理仅靠外嵌的国家法律法规等正式制度,治理成本较高,治理的绩效也会因主体的能动性发挥不足而减弱。乡村社会中的许多细枝末节,不至于违法,却危害乡村公共利益,成为乡村治理困境,而务实有效的村规民约恰好能够发挥独特的治理作用。当前有的村庄通过积极探索和完善村规民约建设,以村规民约为抓手,使其发挥了巨大治理效能,乡村治理能力显著提升。而有的村庄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效果差强人意,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进一步规范村规民约建设,使其适应新环境,在乡村治理中继续发挥治理效能,是重要的时代课题。
  本研究紧密结合十九大以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政策背景和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现实需求,以善治理论和非正式制度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工具,以豫东地区S镇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村规民约进行理论和实践分析。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研究的方法和思路以及该研究的创新之处和不足。第二部分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范围。之后分析了研究所用到的理论工具善治理论和非正式制度理论。第三部分分析了乡村治理中村规民约新的作用环境与时代价值。在以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第四部分调查了村规民约的治理实践。借助问卷和访谈对豫东S镇村规民约状况进行实地调查,总结了S镇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问题,从实践的角度对豫东地区村规民约有了清晰的认识。第五部分是基于村规民约的乡村治理经验借鉴。分析了河南省官渡镇“村规民约三项制度”破解治理难题和北京市顺义区“村规民约推进协同治理”这两个典型案例,介绍其具体做法及成效,进行经验总结。第六部分是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面临的困境,提出进一步提升村规民约治理效能的建议,最后是结语,总结该研究结论以及展望。
其他文献
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社团数量与种类显著增长,学生社团作为大学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校园文化和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有力载体。但在快速发展的的同时,社团却出现非正常的人员流失现象,制约社团正常发展,除高年级学生正常退出外,为什么随着活动次数的增加,低年级学生社团活动参与度却呈下降趋势,人员出现流失情况?为什么大学生看待社团活动前后态度不一?本文尝试探索大学生退出社团原
学位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政府面临的社会保障财政压力逐年增加。我国公办养老机构坚持托底保障,承担着特别是对失能老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残疾半残疾老年人、三无人员以及社会托管超高龄老人群体的养老任务。老年人作为特殊群体,面临着养老和医疗服务的双重需求。要想满足老龄人群日益增加的养老需求,就迫切需要加快包括公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在内的各类养老主体机构建设力度。  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可以使老年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并指出“完善政府公共服务等职能,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乡镇政府作为国家与农村社会的交汇点,肩负着向农村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对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农业税费改革以来,乡镇政府运作的制度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乡镇政权在职能转换中陷入迷失,与农民日渐疏离,成为“悬浮型”政权。2017年中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