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社团数量与种类显著增长,学生社团作为大学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校园文化和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有力载体。但在快速发展的的同时,社团却出现非正常的人员流失现象,制约社团正常发展,除高年级学生正常退出外,为什么随着活动次数的增加,低年级学生社团活动参与度却呈下降趋势,人员出现流失情况?为什么大学生看待社团活动前后态度不一?本文尝试探索大学生退出社团原因,对社团人员流失问题作出解释。
本文将大学生退社原因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文献分析与访谈法,对社团参与者进行深入访谈,探析社团参与者需求与社团供给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访谈素材的梳理发现大学生退出社团受双重因素影响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社员退出行为具有普遍性;第二,社员退出时间具有集中性;第三,社员退出形式具有随意性。研究选择从社团参与者需求与社团供给角度探究人员退出原因,发现社团供给与参与者需求存在错位关系,这是造成社团人员退出的原因之一,“供需错位”具体表现为:第一,社员对高质量活动需求与社团低质量活动供给之间的错位;第二,社员对社团高期望与社团领导者能力不足之间的错位。
针对以上研究发现,结合现有发展经验提出:第一,社团内部要完善退出机制,建立长效活动反馈机制,落实干部选拔与换届机制,借鉴优秀社团发展经验;第二,要充分发挥高校团委对学生社团的管理职能,明确社团联合会的职责与义务。只有内在响应与外在帮扶相结合,才能切实改善社团发展环境,从而缓解社团人员流失压力,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
本文将大学生退社原因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文献分析与访谈法,对社团参与者进行深入访谈,探析社团参与者需求与社团供给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访谈素材的梳理发现大学生退出社团受双重因素影响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社员退出行为具有普遍性;第二,社员退出时间具有集中性;第三,社员退出形式具有随意性。研究选择从社团参与者需求与社团供给角度探究人员退出原因,发现社团供给与参与者需求存在错位关系,这是造成社团人员退出的原因之一,“供需错位”具体表现为:第一,社员对高质量活动需求与社团低质量活动供给之间的错位;第二,社员对社团高期望与社团领导者能力不足之间的错位。
针对以上研究发现,结合现有发展经验提出:第一,社团内部要完善退出机制,建立长效活动反馈机制,落实干部选拔与换届机制,借鉴优秀社团发展经验;第二,要充分发挥高校团委对学生社团的管理职能,明确社团联合会的职责与义务。只有内在响应与外在帮扶相结合,才能切实改善社团发展环境,从而缓解社团人员流失压力,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