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退出社团原因研究--基于社团“供需错位”视角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stka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社团数量与种类显著增长,学生社团作为大学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校园文化和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有力载体。但在快速发展的的同时,社团却出现非正常的人员流失现象,制约社团正常发展,除高年级学生正常退出外,为什么随着活动次数的增加,低年级学生社团活动参与度却呈下降趋势,人员出现流失情况?为什么大学生看待社团活动前后态度不一?本文尝试探索大学生退出社团原因,对社团人员流失问题作出解释。
  本文将大学生退社原因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文献分析与访谈法,对社团参与者进行深入访谈,探析社团参与者需求与社团供给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访谈素材的梳理发现大学生退出社团受双重因素影响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社员退出行为具有普遍性;第二,社员退出时间具有集中性;第三,社员退出形式具有随意性。研究选择从社团参与者需求与社团供给角度探究人员退出原因,发现社团供给与参与者需求存在错位关系,这是造成社团人员退出的原因之一,“供需错位”具体表现为:第一,社员对高质量活动需求与社团低质量活动供给之间的错位;第二,社员对社团高期望与社团领导者能力不足之间的错位。
  针对以上研究发现,结合现有发展经验提出:第一,社团内部要完善退出机制,建立长效活动反馈机制,落实干部选拔与换届机制,借鉴优秀社团发展经验;第二,要充分发挥高校团委对学生社团的管理职能,明确社团联合会的职责与义务。只有内在响应与外在帮扶相结合,才能切实改善社团发展环境,从而缓解社团人员流失压力,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社会想要稳定发展离不开县域发展的支持与保障,后者是前者的基础条件。同时,对于县域事业而言,其则需要县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主要受到国家财政体制的直接影响,因此应该深度了解社会发展、县域事业以及国家财政制度相互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脉络当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整个社会发展的好不好,县域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只有不断提升县域发展水平,才能说我国的国家经济水平得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以及高等教育将由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就业市场日趋饱和。为提高就业竞争力、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等,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读研,考研人数持续飙升。由于研究生入学考试备考周期长、考试科目多以及推免生比例提升、统考难度加大等特点催生了学生的考研培训需求,考研培训市场逐渐发展壮大。在考研人数持续飙升和“互联网+教育”发展前景较好的环境下,考研
作为我国高校的公共必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始终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猛烈冲击和教育的深刻变革,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深远影响。教学模式为教学活动提供基本结构框架,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为真正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变革。赋权理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