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世界下的异化心灵——高尔斯华绥作品中的“福尔赛”形象分析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jon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了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的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对他笔下浓缩一类人物本质特征的典型形象“福尔赛”进行分析,从而揭示高尔斯华绥作品所具有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在高尔斯华绥一生所创作的《福尔赛世家》三部曲、短篇小说《苹果树》、《在前的和在后的》、《斯·福赛特的脱难》等多部文学作品中,有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自私、冷酷、唯利是图,他们就是以《有产业的人》中的索米斯为代表的“福尔赛们”。文章首先梳理了高尔斯华绥在创作“福尔赛”形象时的现实背景、理论渊源和精神指向。指出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英国独特的社会历史成为产生“福尔赛”的现实土壤,而现实主义反映丑恶现实的批判传统成为高尔斯华绥创作这一形象的文化底蕴。在充满嘲弄和讽刺地塑造这一形象的同时,高尔斯华绥旨在通过另一类与“福尔赛们”遥相对立的人物形象,表现自己对“美”和“善”等纯真情感的向往和追求。不仅如此,文章更要借助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弗洛姆的相关理论,进一步对“福尔赛”形象的金钱观、感情观和性格类型进行逐一分析,解释高尔斯华绥的作品对物化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这种异化的人性进行的无情批判。
其他文献
西湾是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下面的一个乡村,西湾方言隶属赣语,而本文就以东至西湾方言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方言调查词汇表》为范本对西湾方言进行调查
本文的重点是探究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且信息技术不断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微课的诞生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学方式改革的一个
本文在南北文化的大视野下论述南北文化对庾信创作的影响,以及庾信对南北朝文化的反映。一方面南北文化有着因先天的自然环境之差异而产生的南人与北人的风格之差异;另一方面,
20世纪80年代,随着教育学领域对教师研究的转向以及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兴起,一些学者开始了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探索。其中,国外学者Elbaz、Connelly和Clandinin等人的研究成果受到
在全球化进程中,各国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国民的语言能力是国家软实力的表现,并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因此,纷纷加强了本国的语言规划工作,制订符合国
1一帘出梦1.分析:首先我们对石头的“势”进行分析。石形偏圆,右边线条饱满些,但还不能完全决定石势。那么再看画面的“势”。生活中我们知道,树叶一般不是直直坠落的,是打着
天鹅处女型故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故事的主要情节大致是讲天鹅女(或雀鸟、孔雀等)飞临人间洗浴被凡间男子(或是猎人,或是樵夫等)发现,男子藏匿天鹅女羽衣,强迫与其结合,最后天鹅女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5年初审通过成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苏教版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本《唐诗宋词选读》,插图种类繁多,颜色五彩缤纷,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无论是形
清儒朱珔撰《文选集释》二十四卷成于道光年间,是清代整理《文选》的重要资料。笔者认为,它的出现是历代选学研究成果宏富、清代治学风气严谨、朱珔个人学术追求三方面结合的
《史记》和《汉书》是中国正史二十五部中的前两史。《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在《史记》之后产生,并且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