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金《肖申克救赎》中的新哥特因素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198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怪诞和哥特式的矛盾冲突视角下,分析了史蒂芬·埃德温·金的《肖申克的救赎》这部作品。该小说除了具有黑暗,死亡,颓废和癫狂等传统的哥特小说特点以外,怪诞正是这部新哥特小说的最显著特点。很多前人更多的从神话原型角度关注这部作品和男主人公的隐喻意义。同时,却很少有人注意到这部作品本身就是一个怪诞和充斥着男同性乱的离奇故事。作为一位伟大的新哥特作家,金正是运用他这一类作品引导新哥特小说的潮流。身为伟大的恐怖小说大师,截止到2000年,金已经出版数百篇短篇小说和六十多部书籍,在美国出版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他获得无数荣誉和奖励,并于第五十四届美国全国图书奖上获得2003年美国小说的终身成就奖,基金会的执行董事尼奥.鲍德温在代表董事会做此项宣布时说:“史蒂芬·金的写作牢牢地扎根于褒扬精神领域的伟大的美国传统,他的写作牢牢扎根于叙述技巧的持久永恒的力量。他精制入时的、使人惊愕的篇章,篇章中包含了深奥的道德真理,一些美丽,一些令人痛心,所有这些都是关于我们的内心生命。”相比他作品的发行量和他所赚的金钱数量来说,金的另一过人之处就是他作品中的哥特理论。他的作品充分体现后现代美的艺术中包含的哥特传统。文学评论家的狂热与空前的读者数量以及大众传媒的关注相媲美。这些批评家从宏观或从微观的不同角度对金的每部作品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然而评论家们并没有从新哥特角度系统的论述其主题,所以本文以主题分析为主线,从新哥特识别特征为切入点,以哥特传统为对照,对《肖申克的救赎》所描述的新哥特世界展开讨论。本文包含五部分,除引言和结论外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对美国文学的哥特传统与史蒂芬·金的新哥特世界进行了研究:美国文学的哥特传统、美国文学的哥特传统对金的影响和史蒂芬·金的新哥特世界。第二章主要描写小说中的恐怖成分,重点从两方面论述:金试的恐怖和荒诞的环境。第三章分析了小说中的哥特式冲突。人性和专制、自由和禁锢和希望和制度化的冲突。经过探究金小说的主题,本文展示了其小说的独特的艺术魅力,给读者一个理解金作品的全新视角。通过分析金的新哥特理论,揭示了新哥特从着眼大事件如历史、文化和政治制度到关注弱势个体和人际世界的显著变化。变化的根源一方面是由于时代的变迁,古老的文学传统为适应时代的要求,只有经过传统和创新相融合才能继续生存。另一方面是由于当今世界更注重对人类本身的关怀。进而展现了在物质财富日益发达的社会中人们物质生活的愿望得以实现之后,人们的心灵却陷入迷惘。总之,在金的新哥特世界的中心是对最动人且深存美国内部的焦虑不安的深邃洞察,在怪诞与恐怖的后面,金的世界反映着美国世界。只有从这个审慎严肃的角度,读者才能充分体会当代美国社会遭受的真正煎熬。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逐渐增强,人们对食品的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水产品是农产品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质量安全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南宋时期,长江、淮河防线成为南宋抵抗金和蒙(元)侵略的最前线,江淮防线的牢固与否影响着南宋政权的安危。为了巩固政权,南宋朝廷在建立之初,就着手经营水军。特别是在江淮沿
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是继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以及元认知研究之后,又一个探讨儿童心理表征和心理理解的崭新视角和范式,被称之为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第三个主要浪潮。20世
研究目的:孤独感作为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被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工作者所关注。研究大学生的孤独感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对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及塑造健
为了探讨朝鲜族学生的成就动机、家庭教养方式以及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朝鲜族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成就动机、感知到的父母家庭教
随着电信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加入WTO,我国电信运营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现今,“个性化”营销、“一站式”服务、沟通“零距离”、“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等词眼层出不穷。这
《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加强学校和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内、校外课程资源,包括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
众所周知,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发散学生思维、加强师生交流、检验所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集传授历史知识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于一身的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生活水平得以改善,工作效率也大幅度提高,手工化办公也逐步变成了五指化办公。生产力提高的同时却给人们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比如因为工作需要而
五四宪法是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石,它构建了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五四宪法有着深厚的历史承载,也浸透着开国领袖宏伟的治国理想和信念。它是国人在比较了君主立宪、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