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复合镀技术在硅基外延层转移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tao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对单晶硅上的外延薄膜转移到化学镀镀层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化学镀的方法,增强外延薄膜的耐腐蚀性和硬度,同时对单晶硅衬底进行腐蚀。研究表明,这种镀层转移具备可行性。 为增强外延薄膜的耐腐蚀性能,实验研究出化学复合镀Ni-P-PTFE技术,在膜的外层镀覆Ni-P-PTFE镀层。利用SEM,EDS分别对镀层的微观形貌和镀层中的PTFE含量进行了表征,确定最佳制备工艺:镀液的pH=4.7,温度为92℃,PTFE乳液20ml/L,分散剂FC-134 0.8g/L,使镀层中PTFE的含量重量百分比最高达到20%。利用电化学阻抗测试对一系列不同含量PTFE的镀层的耐腐蚀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镀层的PTFE含量越高,耐腐蚀性能越强。 为方便加工处理,实验对化学复合镀Ni-P-SiC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动态超显微硬度计和激光粒度分析仪分别对镀层的硬度和镀液中的粒子粒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i-P-SiC镀层的硬度优于Ni-P镀层,镀层中SiC粒子的粒径集中为0.1~0.21μm。 对于单晶硅的腐蚀,通过优化腐蚀液的组成和配比,有效地使硅片被异向快速腐蚀,结果表明HF-HNO3腐蚀效果明显,而Ni-P-PTFE镀层在同样腐蚀体系中腐蚀轻微。
其他文献
钙钛矿结构的物质具有优异的铁电、压电特性,其中钛酸钡、钛酸铅和钛酸锶钡因为其在材料和催化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备受关注。   纳米材料的基本单元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极高
吡啶并[2,3-d]嘧啶类化合物以其显著的生物活性成为当今化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药理学研究表明:这类化合物可用于杀菌、抗真菌、抗肿瘤和癌症、消炎、抗痛风、抗兴奋剂、抗过敏
生物体内的微量金属元素,尤其是过渡金属元素,主要是通过形成配合物来完成生物化学功能的,其中以氮和氧为配位原子的有机配体与生物环境较为接近。本文设计和合成了两个含疏水基
设计合成60余种目标化合物,二取代氮-(苯亚乙基)苯胺衍生物(XPEAYs),对其进行了相关表征,确定化合物的分子结构。通过实验测试获得了目标化合物的NMR化学位移、UV吸收以及还原电位等性能数据,研究目标化合物XPEAYs的上述性能受到取代基效应的影响规律并与化合物二取代基氮苄叉苯胺衍生物(XBAYs)进行比较,找出差异性并尝试从理论上进行解释。研究了61种XPEAYs中C=N双键13C N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