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体内的微量金属元素,尤其是过渡金属元素,主要是通过形成配合物来完成生物化学功能的,其中以氮和氧为配位原子的有机配体与生物环境较为接近。本文设计和合成了两个含疏水基的有机配体,并分别与过渡金属离子反应,合成了8个过渡金属配合物,利用这些过渡金属配合物进行金属酶的模拟研究。
本文设计和合成了两个新配体:N-(4-叔丁基苯甲基)(2-吡啶基)甲胺(L1)和2-(4-叔丁基苯甲基)(2-吡啶甲基)氨基乙酸钠(NaL2),通过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谱等技术表征了它们的组成。进一步合成了8个配合物:[Cu(L1)Cl(μ-C1)2Cu(L1)C1](1),[Cu(L2)Cl]n(2),[Cu(L1)2](ClO4)2(3),[Zn(L1)2NO3]NO3(4),[Ni(L1)2(H2O)2]Cl2(5),[Mnt(L2)2]·H2O·CH3OH (6),[Mn(L1)2(H2O)Cl]Cl·2H2O(7),[Co(L2)2]·3H2O(8),通过元素分析、质谱等技术表征了它们的组成。
应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对所得四个配合物进行了结构分析。分析表明,配合物1是双氯桥联双核铜配合物,配合物2是羧基桥联一维链状多核铜聚合物,而配合物6和7是单核锰配合物。
应用磁学性质测量系统测量了配合物1和2的变温磁化率。研究显示,双氯桥联双核铜配合物1存在弱的反铁磁性,而羧基桥联一维链状多核铜聚合物2存在弱的铁磁性。
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配合物1-6对质粒pBR322 DNA的断裂。结果显示,没有加入氧化还原剂时,配合物断裂DNA的能力顺序为:6>1>
3>4>5>2。在有外加引发剂的情况下,配合物断裂DNA的能力顺序为:3>2>1>6>4>5。应用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NBT(X-XO-NBT)法测定了配合物1-3的SOD活性。从得到的IC50值显示,配合物1-3的SOD活性顺序为: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