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超声风险分层系统在甲状腺不确定结节中的应用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12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ACR TI-RADS、KTA/KSTh R TI-RADS、EU TI-RADS、ATA指南和AACE/ACE/AME指南的超声风险分层系统对甲状腺不确定结节(Bethesda III、IV类)的诊断效能,并探讨不确定结节的超声危险因素,建立一个预测模型辅助诊断不确定结节的良恶性。方法1.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859个FNAC细胞学病理结果为Bethesda III、IV类的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资料,所有病灶均经术后组织学病理证实分成良性组288个和恶性组571个。参照ACR TI-RADS、KTA/KSTh R TI-RADS、EU TI-RADS、ATA指南和AACE/ACE/AME指南的超声风险分层系统,对每个结节进行判读。以组织学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获得最佳诊断界值并评估各超声风险分层系统的诊断效能。2.采用单因素分析统计不确定结节的超声特征(结节的大小、位置、结构、回声、边界、边缘、纵横比、钙化类型、声晕、内部血流丰富程度、甲状腺外扩展、可疑淋巴结)在良恶性结节组间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基于单因素分析的结果,将相关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超声特征对甲状腺不确定结节诊断影响的OR值,确定在Bethesda III、IV类结节中对诊断恶性结节有价值的超声特征,构建预测模型方程。3.收集我院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共101个甲状腺结节(良性结节13个、恶性结节88个)的超声资料及病理结果,所有病灶均经术后病理证实,验证预测模型对甲状腺不确定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1.共纳入的851例患者(共859个甲状腺结节),根据术后组织学病理证实,恶性结节571个(66.47%),良性结节288个(33.53%)。经过单因素分析,结节大小、结构、回声、边界、边缘、纵横比、钙化类型(彗尾、粗大钙化、微钙化、边缘/蛋壳样钙化)、声晕、内部血流丰富程度、甲状腺外扩展、可疑淋巴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2.ACR TI-RADS、KTA/KSTh R TI-RADS、EU TI-RADS、ATA指南及AACE/ACE/AME指南评估FNAC不确定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9、0.808、0.763、0.793、0.762;分别取≥TR5类为ACR TI-RADS的良恶性诊断截断值,≥5类为KTA/KSTh R TI-RADS的良恶性诊断截断值,≥5类为EU TI-RADS的良恶性诊断截断值,≥高度可疑恶性类别为ATA指南的良恶性诊断截断值,≥高风险结节类别为AACE/ACE/AME指南的良恶性诊断截断值,5种超声风险分层系统均有较高的敏感度、中等的特异度,且ACR TI-RADS、KTA/KSTh R TI-RADS的整体效能优于EU TI-RADS与AACE/ACE/AME指南,而ACR TI-RADS和KTA/KSTh R TI-RADS之间,EU TI-RADS和AACE/ACE/AME指南之间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经过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极低回声、边界不清、边缘呈分叶/针尖状、纵横比>1、微钙化和结节内部血流不丰富是恶性甲状腺结节相关的显著独立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方程为Logit(p)=-4.241+3.223(极低回声)+0.867(边界不清)+1.837(边缘分叶/针尖状)+1.762(纵横比>1)+1.889(微钙化)+1.513(内部血流不丰富)。使用预测模型与5种超声风险分层系统对验证组101个结节进行验证,分析得出取P=32.92%为预测模型的良恶性最佳截断值时,预测模型的敏感度为73.86%,特异度为92.31%,准确度为76.23%,诊断效能较好。将超声分类系统和预测模型的AUC互相比较,发现各超声风险分层系统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预测模型的整体诊断效能优于AACE/ACE/AME指南,且预测模型与5种超声风险分层系统相比特异度明显提高,可降低甲状腺不确定结节不必要的手术率。结论1.ACR TI-RADS、KTA/KSTh R TI-TADS、EU TI-RADS、ATA指南、AACE/ACE/AME指南对于细胞学不确定的甲状腺结节均有良好的诊断效能。2.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辅助临床医生为细胞学不确定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做出合理决策,同时可降低良性病变患者不必要的甲状腺切除术的比率。
其他文献
目的:近年来,全胸腔镜微创技术已经被安全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多种心脏外科疾病,尤其在心脏瓣膜外科。二尖瓣疾病合并心房颤动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仅仅通过单纯的二尖瓣手术很难纠治心房颤动。因此,在全胸腔镜手术中如何处理二尖瓣疾病的同时兼顾治疗心房颤动成为一大热点和难点。本研究旨在总结我院全胸腔镜下治疗二尖瓣疾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手术经验,对比研究全胸腔镜下以及传统正中胸骨切开入路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辅助ISR(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经盆腔和混合两种手术入路的技术要点、并发症、安全性、术后肛门功能。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6年1月到2020年11月期间,由胃肠外科行ISR手术的90例病人,根据ISR入路是否经肛,分为经盆腔入路组60例,混合入路组30例,收集两组病人的资料,主要包括一般资料、术中情况、术后病理、术后并发症
目的:研究过表达成骨细胞胰岛素受体对成骨细胞分化及骨钙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成骨细胞分泌的骨钙素能否改善脂毒性引起的Beta-TC-6细胞胰岛素分泌障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1.实验设计:本研究的重点是“骨钙素—胰岛素环路”,选用的细胞为小鼠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和小鼠胰岛素瘤细胞Beta-TC-6。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研究过表达MC3T3-E1细胞Ins R基因,探讨其对糖脂毒性成骨
目的: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HSCT)患者血脂代谢异常的特点,探讨移植后血脂代谢异常的发生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本中心收治接受HSCT的成年血液病患者病历资料,按移植类型分为自体移植组和异基因移植组。收集移植后100天内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脂数据、移植药物治疗及移植后相关并发症状况。运用秩和检验比较血脂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高脂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纳入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接受手术治疗的散发性青年听神经瘤患者与中老年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术后面神经功能损害情况之间的差异,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为制定相应的临床治疗策略提供参考依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22例散发性青年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将同一时期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05例中老年听神经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将研究对象
目的:本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左室质量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预测和评估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提供一种线索和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脉造影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536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计算Gensini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Gensini评分=0,44例)与冠脉病变组(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对比Ⅱ型糖尿病患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与非糖尿病患者的角膜内皮各项指标的差异情况,并探究影响T2DM角膜内皮改变的各项危险因素,为T2DM患者眼科围术期角膜内皮功能的评估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纳入自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就诊的Ⅱ型糖尿病的患眼623例为研究组(T2DM组),非糖尿病眼1
目的:通过建立劳力型热射病肝损伤大鼠模型,检测肝组织细胞焦亡通路关键分子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cysteine aspartase-1,Caspase-1)、gasdemin D(GSDMD)表达情况和下游炎症因子血清IL-1β和IL-18水平,探讨细胞焦亡在劳力型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劳力型热射病肝损伤的动物模型:经过前期的跑步
【目的】了解指南发布前后心血管内科患者的血脂水平、血脂谱特点、降脂方案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达标率,分析影响LDL-C达标率的相关因素,探讨指南对心血管内科血脂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指南发布前(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和发布后(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两个时间段内就诊联
研究目的和背景:糖尿病患者在降糖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是低血糖,反复发生的非严重低血糖在慢性高糖状态下可导致认知功能下降,但其机制善不明确,有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对于维持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代谢能力及认知功能有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研究主要观察糖尿病状态下反复非严重低血糖小鼠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代谢能力的改变,明确线粒体功能在其中的作用,并探讨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而影响谷氨酸代谢的神经保护机制,为糖尿病反复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