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多孔腹腔镜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应用方面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jie99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理念创新,器械及经验的进步,目前自然腔道内镜外科、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因其术后切口美观度高、更加微创,受到医患共同认可及接受,并日益开展。其中经脐单孔腹腔镜在妇科领域的应用也同时日益增多。但是由于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操作难度系数大、要求高,应用相对较少,同时与传统多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的术式应用于临床上的比较研究国内外鲜有报道,因此本文经过对比分析两种术式于子宫肌瘤治疗上的临床疗效来证实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运用的可行性、优势及效果。方法:研究选取2019年1月份至2020年6月份在本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患者共30例,分为经脐单孔腹腔镜组和传统多孔腹腔镜组,每组各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指数、既往腹部手术史、肌瘤数目、大小)等临床资料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1)术中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术后24h的最高体温、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是否出血、切口感染、切口疝、术后恢复中发生肠梗阻等并发症;3)术后切口满意度:术后24h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ual analogue scale,VAS)VAS评分、术后1个月门诊复查切口美观满意度。将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应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既往腹部手术史、术前超声提示子宫肌瘤数目、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两组均顺利完成,无需额外输血的情况,无术中中转开腹。单孔组均单孔完成,无需额外增加穿刺孔。剔除子宫肌瘤的数目、手术中出血量多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组手术时间上较传统多孔腹腔镜组并非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情况:血红蛋白浓度幅度变化于手术前后、术后24h发热的最高体温、术后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均无切口感染、切口愈合欠佳、切口疝等。术后24h疼痛VAS评分有差异,术后1个月患者门诊复查切口满意度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的术后切口美观度及切口满意度评分高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传统多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经脐单孔腹腔镜应用于临床治疗子宫肌瘤是可行的、安全的、美容性高的。1.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与传统多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的手术治疗结局相同,没有增加患者的手术风险。在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标本的取出过程中应用置物袋装置避免使用电动粉碎器,防止了电动粉碎器造成的盆腹腔肿瘤播散等潜在伤害,同时也降低传统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使用电动旋切器,导致术后切口疝发生的潜在风险。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的,可行的。2.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切口疼痛评分较传统多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较低,切口美观满意度、接受度更高,具有提高术后美观的优点。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1885例宫颈癌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回顾性总结研究,重点对宫颈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术后并发症、辅助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1日~2015年09月30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妇科接受手术治疗且经组织病理确诊为宫颈浸润癌患者1885例。使用SPSS26.0统计软件,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
目的:随访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早期上皮性卵巢癌(early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 EOC)的临床效果,探讨腹腔镜下全面分期术应用于EOC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20年0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妇科手术治疗的106例早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腔镜组34例,开腹组72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术中失血量、淋巴结切除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
MicroRNA是一类在基因转录后起调控作用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在很多肿瘤演进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人类肿瘤相关的小分子RNA中,microRNA-17-92家族是较早被发现的microRNA家族。microRNA-17-5p是其家族的重要成员,参与调控人体多个系统肿瘤的演进,并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异常表达。结肠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是多种致癌因素、多个癌基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目前
目的:内乳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node,IMN)作为乳腺癌重要的引流区域淋巴结,术前的定性诊断决定患者的临床分期。对可疑淋巴结行超声引导下空芯针活检(core needle biopsy,CNB)和针吸活检(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已广泛用于淋巴结的定性诊断,但IMN穿刺的文献报道较少,本研究拟比较CNB和FNA对乳腺癌IMN定性诊断的价值,亚组
目的:探讨上肢神经脂肪瘤病(Lipomatosis of Nerve,LN)的超声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以及超声检查在术前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9年我院治疗的8例上肢神经脂肪瘤病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进行上肢神经超声检查,分析病变神经及周围组织的超声特点,计算超声诊断上肢神经脂肪瘤病的准确率,并分析比较超声图像与手术所见,分析超声提示病变范围与手术范围的关系。结果
目的:1.探讨双相障碍缓解期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其影响因素。2.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缓解期双相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科门诊的缓解期双相障碍患者59例,健康对照组65例。收集一般人口学及临床特征资料,Hcy采集,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评估缓解期双相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目的:通过观察食管鳞癌患者放疗前或放疗后的细胞因子水平,探索其与生存预后的关系,寻找能够简单、准确、有效预测食管鳞癌患者放疗后总生存及复发情况的血液学相关指标,以便更好地评估食管鳞癌患者放疗后的预后。方法:筛选了自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接受根治性放疗或根治性放化疗并且符合入组条件的70例食管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放疗前或放疗后细胞因子水平,包括白细胞介
目的:通过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s,MM)患者血清中骨代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β-CTX及P1NP、N-MIND、PTH、25(OH)2-D3含量及变化,评估其在MM、骨髓瘤骨病(Myeloma bone disease,MBD)病情及疗效判断上的意义。方法:选取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住院及门诊83例M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初
目的:安罗替尼分别于2018年5月8日及2019年8月30日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晚期NSCLC及SCLC患者的三线治疗,但在真实世界中安罗替尼亦被用于肺癌二线治疗,本研究旨在评估真实世界安罗替尼在肺癌二线及以后治疗中的疗效、不良反应,并分析影响安罗替尼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1至2020.6就诊的167例NSCLC/SCLC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分为安罗替尼组106例,
目的: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其治疗方案以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化疗等治疗方式,近年来,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研究拟探讨T3、T4期结直肠癌患者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腹腔洛铂热灌注联合XELOX化疗方案对患者术后血细胞、肝肾功能、术后相关并发症或不良反应、肿瘤标志物、复发转移率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2月就诊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普通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