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历时性透视特点的实验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研究通过3个实验探讨了3-8岁儿童历时性透视的特点.实验1采用图片选择法考察7-8岁历时性透视的发展状况.实验证明有无提示背景知识对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操作成绩影响显著,可以认为在提示背景知识的情况下,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已经具有了部分成熟的历时性透视能力,并且这一阶段儿童的历时性透视能力在将来取向和过去取向上不存在差异.实验2设计了3个自变量:年龄、原因标示与否以及取向.结果表明3-4岁、5-6岁、7-8岁三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历时性透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历时性透视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标明原因有利于提高3-8岁儿童,特别是7-8岁儿童的操作成绩,而对5-6岁儿童实验操作成绩影响不显著,作者把这一现象的原因归结为5-6儿童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还不能对事物内化的本质的关系进行理解;通过对取向的研究表明3-8岁儿童的实验操作成绩在重组和预期这两个取向上不存在差异.实验3试图探寻可能影响历时性透视发展的因素.实验证明被试的年龄、事物变化历时的长短和事件的熟悉度是三个显著的影响因素,且熟悉度的贡献要大.
其他文献
该文从五个方面对如何在中小学构建研究性课程作了详尽的论述.一、研究性课程定义的界定.研究性课程,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和条件所选择的系
该研究以Crites"职业成熟度"理论和Bandura"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参照Betz 和Taylor"职业生涯决策自我效能量表",依据对学生进行的访谈资料和学生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编制出"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中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抉择,也是知识经济对教育的时代要求.多年来,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
父母教养方式对自尊的形成及发展变化具有重要影响.该文以河北省内8所高等院校的5000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通过他们对父母教养方式的报告及对自尊的自我报告来研究大学生父母
比较、研究魏书生与苏霍姆林斯基的主体参与思想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其主体参与教育思想的长处与不足:苏霍姆林斯基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各育的全面参与,但并未论及主体参与教学
一研究目的 本文以WTO与我国职业俱乐部相关规则及中国政府在加入WTO谈判中对外承诺和我国现阶段体育体制与职业俱乐部经营管理现状为研究对象,探讨作为WTO成员我国职业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