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有机磷中毒是急诊科室最常见的急症中毒。有机磷的毒性能够抑制乙酰胆碱酯酶(ACh E),从而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阿托品是乙酰胆碱受体的拮抗剂,能逆转有机磷中毒的毒蕈碱胆碱能效应,一般建议患者快速阿托品化以恢复心肺功能,因此有可能引起阿托品中毒。阿托品中毒会导致胃肠动力降低,肠蠕动缓慢,从而导致少便少尿,有机磷化合物(OPC)代谢物逐渐增加,并且在体内不断进行肝肠循环。小剂量阿托品能够合理规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有机磷中毒是急诊科室最常见的急症中毒。有机磷的毒性能够抑制乙酰胆碱酯酶(ACh E),从而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阿托品是乙酰胆碱受体的拮抗剂,能逆转有机磷中毒的毒蕈碱胆碱能效应,一般建议患者快速阿托品化以恢复心肺功能,因此有可能引起阿托品中毒。阿托品中毒会导致胃肠动力降低,肠蠕动缓慢,从而导致少便少尿,有机磷化合物(OPC)代谢物逐渐增加,并且在体内不断进行肝肠循环。小剂量阿托品能够合理规避阿托品中毒,同时提升OPC排泄率,提高治愈率。本研究探讨了不同剂量阿托品对乙酰胆碱酯酶水平、胆碱酯酶降低/失活率和急性肺损伤指标(肺干湿比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的影响。我们还希望证实小剂量阿托品确实有助于维持胆碱酯酶的活性和安全性,降低可能的死亡率,并减少体内的敌敌畏(DDV)代谢物的数量。实验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动物模型(大鼠模型)分析大鼠暴露于DDV后,给予不同剂量的阿托品和固定剂量的解磷定后胆碱酯酶降低/失活率。然后,按照不同剂量的阿托品对大鼠进行分组。暴露于较低剂量的阿托品可引起毒蕈碱症状的不完全转复,如口腔中出现唾液,而正常剂量和高剂量阿托品则相反(口腔粘膜干燥)。观察小鼠的核心温度(>38℃),以确保在增加阿托品剂量时没有发生阿托品中毒。从大鼠眼眶采血样作进一步评估。观察测定三组死亡率、胆碱酯酶水平、胆碱酯酶活性降低/失活率,有机磷中毒(OPP)肺损伤指标(肺干湿比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和血液内DDV浓度。实验结果:选择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品的作用。在研究过程中,几只大鼠出现呼吸衰竭,并进一步发展为呼吸心跳骤停。死亡7例,其中中毒组5例,小剂量阿托品组1例,高剂量组1例。计算三个不同组的胆碱酯酶活性降低/失活率。总体结果是,不同剂量的阿托品对组内平均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明显不同,即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低剂量阿托品组在维持胆碱酯酶活性和控制死亡率方面表现良好;低剂量阿托品化降低了血液内DDV浓度。三组肺湿/干比值显示低剂量阿托品组由OPP引起的肺水肿较少。HE染色也证实了这一点,与其他两组相比,低剂量阿托品组肺泡壁增厚和出血更少。结论:小剂量阿托品是安全的,该组死亡率低且没有发生阿托品中毒。小剂量阿托品或轻度阿托品化可引起与排尿、排便和出汗有关的控制性毒蕈碱效应。我们人为调控的毒蕈碱效应使wistar大鼠体内有机磷代谢产物的排泄增加。不同剂量阿托品对胆碱酯酶失活率、OPP所致肺损伤和DDV代谢物排泄量的影响有明显差异。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了小剂量阿托品对治疗OP(有机磷酸盐)中毒有效的假说。我们发现小剂量阿托品能够增加OP的排泄率,维持胆碱酯酶活性,并且降低死亡率。
其他文献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全身性炎症性疾病,可以损伤关节及其滑膜,病理主要表现为慢性的滑膜慢性炎症、血管炎症以及血管翳形成等,疾病后期会破坏关节软骨和骨,最终关节变成畸形和丧失其正常功能等。本研究综合考虑了MET+2DG、MTX对ADMA水平的影响,旨在寻找新的RA炎症标记物以及新的治疗方法。研究方法:将30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是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富亮氨酸α2糖蛋白(Leucine rich alpha-2 glycoprotein,LRG)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水平并进行比较,评估了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细胞因子与LRG之间的关系。对LRG
目的:探讨急性敌草快中毒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为进一步提高敌草快中毒的诊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收治共71例急性敌草快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并依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和检验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急性敌草快中毒患者死亡危险多因素分析,并通过ROC曲线评价其预测死亡的
目的:探讨以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来评估骨质疏松患者血管弹性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影响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从而为基层医疗存在骨质疏松患者早期发现血管弹性变化,预防动脉硬化的发展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方法:选取于2019年9月-2020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体检中心体检,各项指标无缺失的人群入选。采集入选体检人
目的:研究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住院患者医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构建一种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通过医院临床数据平台和电子病例系统(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system,EMRS)回顾性收集2009年9月-2019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
目的:本研究重点探索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thyroiditis,HT)的病理机制,应用微阵列人circ RNA基因杂交技术发现HT患者血清外泌体circ RNAs的变化,为研究血清外泌体中的circ RNAs在桥本氏甲状腺炎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超高速离心法,提取3例HT患者及3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外泌体。将外泌体中circ RNAs利用微阵列人circRNA基因杂交技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病程缓慢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临床危害大,可以造成多种组织器官及系统的损伤,侵袭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时患者症状较重。其发病率高,重症患者死亡率较高,主要危害于育龄期女性,严重影响他们的生存及生活质量。补体普遍存在于人体体液(如血清、组织液)及细胞膜表面,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补体C3、C4较为常见。
目的:目前国内外缺少针对不同食物来源的膳食纤维摄入与高尿酸血症关联的研究,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总膳食纤维、蔬菜纤维、水果纤维、豆类纤维、及其相对应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与高尿酸血症之间的关联,为后续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18年9月-2019年12月“东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中的东北区域民族队列。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获取研究对象基本情况、饮食摄
目的:通过对沈阳某社区建档立卡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数据的分析和利用,评价基层社区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效果。为提高基层糖尿病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在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合作的沈阳市某社区医院慢病管理建档立卡的4258名慢病患者中选取2018年至2019年在该社区接受健康管理的184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干预前后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干预时间为1年,干预方法包括糖尿
目的:了解东北地区成年人群代谢综合征(Mets)的患病情况,探索总十字花科蔬菜(CV)及异硫氰酸盐(ITCs)摄入与Mets的关联,为Mets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利用来自东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的横断面数据,于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共对15510人进行体格检查及生化检测。膳食摄入情况根据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获得。修订版的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组第三次报告诊断标准作为Mets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