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高校内外部治理结构,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实现外部对高等学校的有效监管和监督和高校内部关系的协调,我国教育部要求普通高校进行理事会的组建以及完善。我国理事会制度历经引进时期,恢复时期,发展时期以及法制时期。从民国时期对理事会制度的引进,改革开放后产学研理念下开展校企合作,到一大批学校开始设立理(董)事会,在不断的实践中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理事会制度。理事会从没有法律依据到法律地位的确立,将会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与发展。理事会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将起着重要的作用。理事会制度的建立,可以为高校的发展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形成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格局。另外,理事会制度可以优化高校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平衡高校的三种权力,减少高校内部行政化。它和大学章程、学术委员会等共同作用,促进依法治校、民主监督环境的形成,推动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在不断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下,我国理事会呈现出符合时代的一些特点。首先,我国理事会制度设计符合社会主义办学的方针;其次,我国理事会的发展依靠行政手段的推行;再次,我国理事会制度是高校改革选择的结果;最后,我国理事会制度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长期缺乏法律的规范以及成功经验的借鉴,我国理事会制度在实践中出现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理事成员选择结构不完善,理事成员工作职责不明晰,法律权限边界不清,运行规则不完善,理事会的监督作用没有落实,理事成员权利和义务不统一等。我国理事会制度的发展,源于他山之石。美国、英国等国家拥有着历史悠久的董事会制度,伴随着高校的发展,董事会也历经发展和变化。只有对国外高校董事会充分认识的前提下,才能对我国高校理事会制度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国外高校董事会经过发展已经形成严密的管理体系,并且拥有办学自主权和决策权力。而我国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那么就意味着我国高校的理事会和美国、英国高校的董事会不仅仅是一字之差,更多的是管理体制的不同。对此,应该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理事会之间搭建起合理的制度连接,根据学校的不同建设符合实际需要的理事会制度,提高高校对理事会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最后,为提高理事会效率和可操作性,应该在校理事会发展的前提下发展二级学院理事会,形成科层管理结构。理事会制度虽然在我国有过发展的历史,但伴随着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又赋予它新的意义。一个制度从萌芽到成熟,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完善。反思我国理事会的发展历程,研究国外发展情况,不断完善我国高校理事会的建设,完善我国现代大学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