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运动训练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nyu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高度注重本科专业建设和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在2018年6月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中强调:“坚持以本为本,重点发展本科教育的工作方针”。2019年4月教育部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强调“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切实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用三年时间建设1万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1万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引导高校回归育人本质,实现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目标。“双万计划”的提出,也为地方高校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挑战。一流的本科专业建设离不开一流课程的支撑,因此把课程设置研究作为一流专业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山西大学作为省部共建的地方应用型高校,抓住机遇,力争做好本科专业建设。体育学院的运动训练专业于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面对国家和地方对于高水平体育人才的现实需求,如何做好一流本科专业的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夯实已取得的一流专业建设成果,构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论证研究和在实践中探索。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比较分析法、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山西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的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在对首批入选“双万计划”中的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的运动训练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进行全面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这些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共性与特色。根据研究设计,对山西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目前的课程设置进行系统深入的梳理,剖析影响山西大学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的因素,找出课程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发展对策。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1)六所院校的运动训练一流本科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共同的特性。在培养目标方面,六所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目标都是围绕教育部制定的培养目标制定的,强调学生具备基础运动、教学、竞赛的能力、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在课程类别方面,所纳入的高校中的体育专业授课模式都是以“公共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实践课程”为分类的,符合教育部规定的课程分类;通识教育课程都是以思想政治课程、工具课程、行政课程为主,其中马克思主义原理等9门课程是6所院校共有的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开设中实习所占的学时普遍偏少,不利于提高毕业生的社会实践操作能力。(2)六所院校的运动训练一流本科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着差异性。在培养目标方面,就办学层次和学校性质来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目标更加注重人才国际化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其他四所院校则注重以胜任基本教学、训练、管理的地方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方面,吉林体育学院重视选修课课程开设,北京体育大学注重人文素质类课程开设,上海体育学院和武汉体育学院注重社会实践类课程的开设,而山西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在专业必修课的授课方面更为重视。(3)影响山西大学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的因素有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其中外部因素包括政策引领、学校性质和办学理念、地域性、社会需求、经济条件;内部因素包括师资条件、教学设施、培养目标。(4)山西大学运动训练一流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以下问题,课程体系不能完全匹配培养目标;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不均衡,必修课占比太高,选修课占比过低;术科与学科比例不平衡;在实践教学环节与社会衔接不够充分;在特色课程体系方面建设不够,产教融合不够;缺乏运动训练专业相关精品教材和精品课程。(5)针对山西大学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程的设置要契合培养目标;专业选修课要与山西省地方优势体育项目结合;完善教师队伍,优化设施布局;以产教融合为出发点,拓宽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加大“精品课程”的建设;课程设置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以新文科建设为导向,鼓励体育学院一线教练员和教师编写教材,着力打造精品教材7条建议。
其他文献
由于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现代汉语和现代日语之间存在大量汉日同形词。现有的研究成果,多是针对同形词整体或单组同形词的研究,且多从词义角度进行分类研究。笔者另辟蹊径,以某一词类中的同形词为切入点,集中研究了《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四级副词中的汉日同形词。首先在绪论部分笔者借鉴前人对汉日同形词的定义与分类,对汉日同形词进行明确的界定,并就其分类进行阐述。在此基础处上,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部
现代汉语中动词和形容词均可作动结式的补语,与形容词作结果补语相比,动词作结果补语的现象是比较少见的,但它却是留学生学习汉语时的一大重点与难点。本文探讨的是动结式中动词作结果补语的现象,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首先对动词作结果补语进行本体研究,其次对动词作结果补语进行偏误分析,最后为动词作结果补语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教学建议并进行教学设计。本文共有五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目的与本课题的研究意
林语堂作为沟通中外的文化桥梁,一直被作为研究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作家,在他的文章中,女性大多数为美好的象征,他利用独特的文笔描绘出中国女性隐忍坚强的性格。与同时代的作家不同,鲁迅“怒其不争”的女性描写或多或少的将中国女性悲剧的结尾归于女性自身,而赛珍珠作为了解中国文化的西方作家,更是以她“哀其不幸”的视角展示了中国社会对女性命运的压迫。两人的作品读来都让人心怀怜悯,但是他们更多的是描绘了值得同情
同音同形词是具有相同语音表达和书写方式但意义上毫无联系的词语,这类词极易被留学生混淆与误用,一直是对外词汇教学中需要攻克的一大难关。本文选用同音同形词作为研究对象,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研究同音同形词的释义,并对教材释义重新定义,以期能从释义方面为对外汉语同音同形词教学提供新思路,帮助汉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词义的意思,提高用词准确率,进而提高汉语水平。本文共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目的与意义、研
《三宝太监西洋记》是罗懋登在明万历年间创作的一部神魔小说,小说故事的原型是郑和下西洋。作者在创作小说时并没有采用传统历史演义的方式来描述郑和下西洋的故事,而是把郑和下西洋的故事神魔化,在神魔斗法中游历西洋诸国。作者在描述西洋国家时借鉴了很多史料,史料和神魔交融,创作了一个真实和想象并存的西洋世界。郑和船队在下西洋途中也与西洋国家进行了物质和精神的交流,中国的信仰崇拜也在西洋国家得到了发展和传播。本
粮食作物作为农作物中的一大类,自古以来便是我国国计民生的最基本物资,占有特殊地位。因此研究粮食作物词可以作为了解一个朝代历史或者具体到某一个地域的一种方式。本文对元代黑水城汉文文献材料中的粮食作物词作全面描写和多角度比较,归纳其词汇面貌和特点,在此基础上从对外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两方面挖掘其价值,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种新思路。全文主要分五章进行论述。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黑水城汉文文献的来源及内
因为历史原因,汉语与韩语有着很深的渊源。但是由于它们属于不同的语系,所以两者在语法上存在很多不同的地方。本文从汉韩对比角度出发,将汉韩常用比较句分为差比句和平比句两类,分别将两类比较句的肯定句式与否定句式进行对应,从而对比分析它们在语序以及各部分结构的异同点。结合中介语语料库,总结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比较句时产生的偏误问题。并且分析对韩汉语教材中比较句的教学设计特点与问题,从而为对韩比较句教学提供一
语义韵(semantic prosody)以真实的语言材料为基础,是从语料库语言学中衍生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在探索词语语义特征、传递说话者语用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对于语义韵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英语教学领域,以汉语为中心的语义韵研究成果数量较少。同时,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留学生对于“形成类”词语存在混淆使用的情况,而目前学界对于这类词语的研究也尚有不足。因此,本文从对外汉语教
随着篮球运动的快速发展,逐渐由以前单一的运动技术过渡为全面的运动技术,而体能在篮球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山西烈焰竹叶青女篮(简称山西女篮)代表着山西女子篮球最高水平。本文旨在对山西女篮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2020年4月6日到2020年8月16日)为期18周的备战2021赛季体能训练计划及效果进行研究,基于文献资料的分析,采用访谈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从山西女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内容
“汉语热”兴起至今,针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其中学习策略的研究受到了诸多关注。但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仍然存在对词汇学习策略研究不足,且存在国别化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西班牙本土50名初、中、高三个阶段汉语学习者所使用的词汇学习策略做了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并且对其做了对比分析,得出了三阶段西班牙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总体使用情况及彼此间的差异。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