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增强型电磁轨道炮内弹道速度测量研究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yy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磁发射技术是利用电磁力推进弹体获得高速度的先进发射技术。电磁轨道炮作为电磁发射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电磁轨道炮内弹道过程中电-磁-热-力多物理场耦合机理以及相关复杂效应则是研究的难点。电枢内弹道运动参数隐含了与内弹道复杂过程相关的重要动态信息,因此通过内弹道速度测量得到相关运动参数,对全面掌握机理、深入研究复杂效应、从而设计研制高性能电磁轨道炮装置具有重要意义。现今已经发展了基于电磁感应和多普勒效应等多种原理的电磁轨道炮内弹道速度测量方法,但针对电磁轨道炮极端复杂的环境条件,各种方法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陷。本文通过对磁探针、共轭抑制线圈、微波多普勒雷达、VISAR等多种测速方法的比较,针对串联增强型轨道炮内弹道测速具体要求,重点开展了磁探针测速方法的研究,并对共轭抑制线圈和微波多普勒雷达内弹道测速方法进行了探索。根据磁探针的感应原理,分析比较了串联增强型轨道炮与简单轨道炮磁探针信号特征的差异。串联增强型轨道炮连接导体和外轨道增强电流使得探针信号更加复杂。为了消除增强电流的复杂影响,采用磁探针积分信号与电流比值函数(即磁探针与炮体的等效互感系数)的特征替代微分信号的特征,判断电枢到达探针位置的时刻。实验中分别采用电枢磁探针和轨道磁探针阵列测量了电枢的离散位移-时间点,通过符合电磁轨道炮物理规律的拟合方法得到了连续的位移曲线和速度曲线,并与早期VISAR测速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磁探针测量串联增强轨道炮内弹道速度的有效性。共轭抑制线圈实验中,同样考虑了串联增强型电磁轨道炮的构形特征,为排除炮口和炮尾附近增强电流的干扰,合理的选取了线圈的尺寸和排布位置。实验发现线圈排布离炮尾和炮口越近,干扰基底信号越大。线圈间距是线圈尺寸的关键参数,决定了线圈是否能够输出有效的波形信号。在炮体外侧表面排布共轭抑制线圈时,间距应该远大于电枢的长度。微波多普勒雷达测速分别进行了机械拖动实验和动态发射实验,初步验证了多普勒雷达在低速段测量的可行性。机械拖动验证了轨道内膛作为W波段波导的可行性,相应的内弹道衰减并不足以完全损耗多普勒信号;发射实验中多普勒雷达受到了脉冲放电的强磁场干扰,采用铜丝网进行了初步屏蔽;内弹道高电压、带电粒子、杂质烟尘等复杂环境是导致多普勒雷达不能完整测量内弹道速度曲线的可能原因,有待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改善。本文通过对磁探针、共轭抑制线圈、微波多普勒雷达内弹道测速的实验研究以及早期VISAR测速结果的分析,初步完成了串联增强型电磁轨道炮磁探针测速方法的验证,对共轭抑制线圈、微波多普勒雷达测速方法有了深入的了解,为建立电磁轨道炮内弹道速度测量系统打下了基础。完整而精确的内弹道速度等运动学参数测量系统,将与电磁轨道炮的电学、温度、应变等测量系统一起构成电磁发射平台的综合测试系统,有望利用该系统支持开展深入系统的电磁发射技术机理研究。
其他文献
采用Y151型纤维摩擦因数测定仪,测试变异与未变异山羊绒的摩擦因数。根据外观形态特征将山羊绒纤维分成4种类型,分别为绒纤维、两型纤维、二细纤维、粗毛纤维。针对这4种不同
师徒结对是新教师入职培训的重要形式,它可以让老教师对新教师的培训需求和心理状态有一个良好的把握,也可以为新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在师徒结对中,师徒关系是
由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发起的“2018中国犯罪防控20人论坛”于2018年12月22日至23日在河北徐水区大午国际饭店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张远煌教授、赵军教授,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刘
<正>自从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以来,"和谐"一词已经成为近年中国社会出现频率最高的 "流行语"。据我所知,我国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会议
近年来,我国的供应链金融这一业务在不断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信用问题和信用风险。本文就供应链金融中信用风险的评价体系构建进行探析,首先分析了供应链金
半导体纳米材料,由于几何维度限制于纳米量级,其电子结构和光学特性较体材料具有更为优异的特性,近年来成为半导体研究领域的热点。本论文主要依托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学前英语教育在我国虽然已经起步,但步履比较艰难。据笔者1997年对湖南省首届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班所做的调查和对长沙市幼儿园英语教育进行的了解,多数学前英语教育只热了一阵子,或
期刊
亚当.斯密用一只"看不见的手"来比喻指导人类行为的人性本能。人类的行动受到"看不见的手"的调节,得到来自合理目标的激励引导,进而建立在本能基础上的人类活动能够形成一种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商业竞争的加剧,移动通信系统和宽带无线接入网络分别朝着各自的发展方向不断演进,逐步形成了多种网络共存的异构无线网络环境。在异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