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司他丁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key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72只SPF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及缺血再灌注-乌司他丁组,每组24只。各组根据再灌注时间点不同分为0h、2h、4h、8h,各时间点6只大鼠。建立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乌司他丁组。同时,经股静脉采血备检;取骨骼肌组织分别固定,备电镜、光镜检验。分别测定各组动物骨骼肌在发生再灌注时间点0h、2h、4h、8h时血浆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的含量。同时检测各组不同时点大鼠后肢腓肠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光镜下观察骨骼肌细胞结构形态。结果缺血再灌注组血浆LDH、CK的含量4h达高峰,之后开始下降,缺血再灌注组和乌司他丁组LDH、CK在各时间点的水平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乌司他丁组各不同时点血浆LDH、CK的含量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腓肠肌组织表现为SOD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4h为最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以4h为最高;缺血再灌注组各组动物血浆SOD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乌司他丁组各时间点腓肠肌中MDA含量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SOD含量高于缺血再灌注组。结论①乌司他丁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②乌司他丁能有效抑制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骨骼肌细胞破坏而引起的LDH和CK的释放,因此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骨骼肌的损伤有保护作用;③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乌司他丁组的SOD活性要高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而反映氧自由基对骨骼肌损害的MDA的含量却较单纯缺血再灌注低,提示在清除氧自由基及减轻后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有明显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回顾性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桡骨头切除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4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病例,其中切开复位内固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能源危机和节能减排的意识日益高涨。建筑能耗占我国社会总能耗的40%以上,建筑节能已经成为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可再生能源辅助的热泵技术研究已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探讨扩张囊外纤维包膜对扩张皮瓣远期回缩率及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规律及机制,为临床手术过程中扩张囊外纤维包膜的去留提供理论指导。方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我们在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中应用术中超声进行辅助的经验,探讨术中超声在肝内胆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在手术治疗中应
以市售哈密瓜为原料,常温下,配置不同浓度的盐、糖、醋溶液对鲜切哈密瓜进行浸泡处理后,选用3种不同的薄膜进行包装,通过每两天对鲜切哈密瓜的失重、色差等指标进行测试并判断其
椎间盘突出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椎间盘突出治疗方法多样,近年来,射频热凝联合臭氧融合术因其能多次重复治疗,此种治疗方法为多数椎间盘突出患者所接受。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
研究了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农业副业化、农民兼职化、农村老龄化、村庄空心化现象的根源,找出了传统农民转化为新型农民的素质瓶颈。认为培养新型农民要循序渐进、注重
1、目的:本实验在建立SD大鼠大部肝切除术(Major hepatectomy, MH)模型的基础上,术前对受体大鼠给予间断低氧预适应(Intermittent hypoxic preconditioning, IHP)干预,研究低
目的探讨克氏针及可吸收螺钉在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手术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10年01月~2012年01月期间收治的肱骨外髁骨折患儿,根据儿童肱骨外髁诊断标准,共搜集
融资融券制度从2010年在我国正式推行至今已经有了五年多的时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并且对融资融券业务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对一些学者的相关研究做一个总结,并且结合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