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乳杆菌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适应性进化的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h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植物乳杆菌ATCC 14917为研究对象,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研究其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进化过程中的耐药性,同时分析其在获得耐药性后表型和益生特性的变化,以期获得一株适应性成本小、高耐药的益生菌菌株,为功能性食品研发提供重要的菌株资源。第一部分:植物乳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研究。采用宏量肉汤稀释法研究植物乳杆菌进化过程中的耐药性(最小抑制浓度,MIC),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原始菌株对头孢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的MIC值分别为32μg/mL、1μg/mL、0.5μg/mL和0.5 μg/mL,除对头孢氨苄具有耐药性外,植物乳杆菌原始菌株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均表现为敏感。采用实验室进化方法研究植物乳杆菌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环境中的适应性进化,当耐药性达到最大时,植物乳杆菌对头孢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的MIC值分别增长到8192μg/mL、16 μg/mL、16μg/mL和64μg/mL,并保持耐药稳定,且耐药性分别比原始菌株提高256倍、16倍、32倍和128倍。将构建的4种稳定高耐药菌株在不含抗生素的培养基中继续进化以研究菌株的耐药稳定性,研究结果发现植物乳杆菌对头孢氨苄的耐药性从8192 μg/mL降低到4096 μg/mL,对青霉素的耐药性保持稳定,对阿莫西林的耐药性从16 μg/mL降低到1 μg/mL,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从64μg/mL降低到4 μg/mL,此时耐药性仍高于原始菌株,表明植物乳杆菌获得耐药性是一个不可逆过程。第二部分:植物乳杆菌进化过程中表型和益生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高耐药菌株和耐药回复菌株而言,菌落形态均表现为光滑的乳白色凸起状,对49种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模式基本一致,并且对不同浓度盐均保持一定耐受能力。关于菌体形态;不同环境中连续培养菌株的细胞形态存在差异。此外,就菌株的生物量而言,在无抗生素培养基进化的菌株整体生物量高于在抗生素环境中进化的菌株。对于菌株的益生特性而言,高耐药菌株由于获得高耐药性使其适应性下降,故菌株酸度耐受能力、胆盐耐受能力和粘附特性均低于耐药回复菌株。第三部分:植物乳杆菌全基因组重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在不同培养基中进化至稳定耐药的菌株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鉴定与耐药性和表型及益生特性有关的非同义突变。在高耐药菌株和耐药回复菌株中共检测到2个SNVs,3个InDels和个19个SVs突变基因。其中与耐药性相关的基因突变产物为:在高耐头孢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菌株中均检测到假想蛋白,LPXTG-基序细胞壁锚定域蛋白和乙酰转移酶GNAT家族,并且在耐药回复菌株中仍可检测到这些产物中的一个或多个。在高耐青霉素、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的菌株中也检测到了转录调节因子TetR家族和丝氨酸型D-Ala-D-Ala羧肽酶,当去除抗生素后该基因得以恢复。同时在耐头孢氨苄回复菌株中增加了新的突变产物丝氨酸型D-Ala-D-Ala羧肽酶。在高耐药头孢氨苄、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菌株和耐青霉素回复菌株中均检测到主要异化因子超家族蛋白,在耐氨苄西林回复菌株中消失。在耐青霉素回复菌株中检测到一种特有产物ABC转运蛋白,在耐阿莫西林回复菌株中检出普遍应激家族蛋白,而Ser/Thr磷酸酶家族蛋白,LrgA家族蛋白和LrgB样蛋白为耐氨苄西林回复菌株中特有的三种基因突变产物。与菌株表型和益生特性相关产物为:在四种高耐药植物乳杆菌和耐药回复菌株中均检测到假想蛋白和tRNA二甲基烯丙基转移酶,同时在耐药回复菌株中检出一种新的突变产物YibE/F样蛋白。假定的折叠酶蛋白PrsA 2存在于耐头孢氨苄回复菌株和耐氨苄西林回复菌株中,双胍环化酶(GGDEF)结构域蛋白仅存在于耐青霉素回复菌株中。磷酸甘油酸突变酶家族蛋白存在于耐头孢氨苄回复菌株和耐氨苄西林回复菌株中,糖转运蛋白存在于耐头孢氨苄回复菌株和耐青霉素回复菌株中,胆汁酸7-α脱水合酶存在于耐阿莫西林回复菌株和耐氨苄西林回复菌株中,并且耐氨苄西林回复菌株中有2个特有的基因突变产物磷酸烯醇丙酮酸依赖的糖磷酸转移酶系统EIIA2和PTS系统蔗糖特异性IIBC成分。经过直系同源簇和代谢通路分析,这些基因注释产物主要影响菌株的细胞过程与信号转导、信息存储与加工和代谢等重要功能,对于植物乳杆菌在适应性进化过程中获得耐药性,以及维持一定的表型和益生特性具有重要作用。耐药基因的移动性检测证实,高耐药菌株中的耐药基因不位于可移动元件上,说明植物乳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表现出的抗性不构成安全隐患。
其他文献
仓储增值服务一方面能够给物流客户带来更具多样性的物流服务,另一方面也能给物流企业带来更多收入。C公司作为国内知名电商平台自建物流公司,搭建了覆盖仓储业务全流程的仓储增值服务,并向非电商平台客户开放共享以期获得更多收入。但C公司面临着使用仓储增值服务的客户数量少、业务收入低的问题。为解决这两个问题,研究首先调研分析了C公司导致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框架;其次构建博弈模型研究服务水平及定价策略、业务
新的催化过程与催化材料的发展始终是催化科学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烷烃C—H键和有机胺N—H键的选择氧化涉及高温活化反应物,但产物选择性存在因热力学限制的技术瓶颈问题。开发可见光选择催化氧化作为一种更为绿色环保的手段近来成为工业有机合成的新方向。环己酮和环己醇(KA油)及N-苄亚甲基苄胺(亚胺)作为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广泛运用于医药和材料领域。本论文探索了钛硅分子筛和生物质炭材料光催化氧化环己烷和有机
目的:探讨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症(PTE)危险分层的依据;评估中高危PTE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2018年01月至2021年01月期间住院的中高危PTE患者66例和中低危PTE患者34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危险因素、伴发疾病、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及影像学资料。其中中高危PTE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溶栓组及抗凝组,溶栓组20例,抗凝组46例,溶栓组采
目前,我国PPP发展现状是项目实践领先于理论研究,作为PPP项目具体执行者PPP项目公司价值创造的动力不明确,急需从价值管理视角来分析和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PPP项目公司核心能力的认识与分析,引导PPP项目公司价值创造,优化和完善PPP项目公司的组建及运营管理,对PPP项目公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实地访谈重庆某水环境治理项目,发现PPP项目公司融资不到位、工程建设推进迟缓等问题,
副溶血弧菌作为一种典型的食源性致病菌,广泛存在于沿海地区的海产品中,因食用被副溶血弧菌侵染的食物而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在我国各省每年均有发生,因此建立起针对副溶血弧菌的高效、快速且特异性的检测是目前研究的重中之重。基于目前的紧迫情况,我们开发了针对检测副溶血弧菌食物侵染的特异性方法,本方法采取了创新性的手段和材料,与经典的和最新的方法比较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以及较短的时长,十分适用于现场的快速检测。主要
目的:观察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HAd V)感染后呼吸道上皮细胞中的λ1干扰素(Interferon-λ1,IFN-λ1)m 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HAd V载量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IFN-λ1在儿童腺病毒肺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1.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住院、确诊HAd V感染、病程在14天内、年龄小于14岁、无合并基础
随着移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以移动机器人为主体的“货到人”搬运方式正逐步取代传统的“人到货”搬运方式。然而,目前“货到人”搬运方式中的移动机器人多采用以二维码、磁导线等为主的路标导航方式,路径灵活性差,同时路标系统的构建费时费力,难以适应“前置仓”模式下灵活多变的业务需求。此外,目前对仓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多采用传统的PID控制方式,无法应对负载变化和执行机构饱和、磨损等情况对机器人的运动控
甜醅是一种以燕麦等作物为原料发酵而成的小吃,以其较高的营养价值被人们所喜爱。但市场上仅以糯米发酵产品居多,品种较为局限,系统性研究不够。此外对于多种谷物发酵甜醅品质综合分析及炒制处理对甜醅品质的影响尚不明确,仍需进一步探究。本研究首先对12种原料发酵甜醅的品质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发酵甜醅氨基酸之间的差异,利用电子鼻和电子舌分析了其气味和滋味。选择紫米,红米,糯米,黄小米为原料,应用GC-MS分析了这
肥胖症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肥胖与脂代谢和肠道菌群密切相关。由于天然产物对疾病的预防或治疗效果显著,被广泛应用于肥胖预防的研究。绿原酸(CGA)是苹果中的一种特征多酚,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可调节糖脂质代谢,且大部分CGA在结肠中被肠道菌群代谢吸收,因此,通过增加低甲酯果胶(LMP)与CGA相互作用,以延长CGA在结肠中的停留时间和发酵时间,这将有助于提高C
菊粉是一种水溶性多糖,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其中菊苣和菊芋根是菊粉最丰富的来源。因其特殊的β-(2,1)-糖苷键结构,菊粉只能在结肠中被微生物分解,使得菊粉具有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血糖、促进维生素及矿物质的吸收、改善人体肠道功能、预防癌症、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多种功效。菊粉由于聚合度(Degree of polymerization,DP)的不同,相应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效也发生改变。本研究利用不同聚合度的菊